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5专题 > 聚力青年 > 青春标榜创业力量 > 正文

冬枣哥魏学福:冬枣电商第一人 初心铸就冬枣梦

2015-08-27 11:4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以前你说你是沾化人,别人还会笑话你,因为沾化是个穷县嘛。”由于沾化多盐碱地,农作物常欠产,工业更不发达,曾多年戴着贫困县的帽子。走出家门的魏学福便常遭遇这样的地域尴尬,这也让他立志要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自己的贡献。

  埋在心底的冬枣情节

  魏学福出生在沾化普通的农民家庭,父辈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辛勤劳作一年却时常捉襟见肘。于是,给他取名学福——有学问才会享福,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有所出息,不再像自己一样做一辈子庄稼人。可魏学福心里始终想帮着家乡的父老一起致富,摆脱贫困县的帽子。

  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自明朝宣德年间始即为宫廷贡品,民间有“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之说,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特别是90年代以来,冬枣从庭院走向大田,开始造福于民。1995年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冬枣代表了沾化,这就是我要做冬枣的初衷。”魏学福这样说道。”

  首次卖枣遭遇“滑铁卢”

  “我父亲就是地道的老农民,农民想赚钱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哪怕是种冬枣这样的好东西,也很难赚到多少钱。”2009年,冬枣大丰收,对于农民来说,最大的回报莫过于此。但闭塞的市场信息和供需市场的不平衡,导致冬枣销售不出去,外地来的客商坐地起价,收购价格让枣农连成本都无法收回。父亲种植了十来亩的冬枣,明明获得了大丰收,却眼瞅着丰收的喜悦变成卖货的惆怅。魏学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情急之下,魏学福想尽办法将家里的冬枣从沾化运到青岛。原本想着大城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没想到却遇到残酷现实:每天不等天亮他就把枣拉到水果市场,可等来的却是客商的低价。卖又舍不得,不卖就等着枣坏掉,魏学福的这次尝试遭遇了滑铁卢。回到家后他也不敢把实情告诉家人,只好跟朋友借钱再交给父亲,谎称卖了个还不错的价钱。“那时候就觉得,做生意怎么就这么难!”


初审编辑:鲁珊珊 二审编辑:李颖
<123>
分享到:
./W02015082745574670579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