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5专题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治国理政地方谈 > 正文

“科技三会”力推中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

2016-06-03 12:41 来源:南方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共和国成立以来,每一次科技大会的召开,都会使科技整体实力得到快速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这几天,国内各界都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共和国成立以来,每一次科技大会的召开,都会使科技整体实力得到快速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956年1月,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我国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发出的科技创新令。三年多来,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着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铁出海、蛟龙入水、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创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高度、中国速度和中国深度。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车的业务量在铁路装备行业、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已稳居全球第一,中国高铁约占全球30%的市场份额,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已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幅进军海外的标杆。2015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数为279.9万件,比2012年增长36.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首次突破百万件,为110.2万件,比2012年增长68.8%,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

  科技创新不但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上个月,我国第一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线路——长沙磁浮快线“追风者”在长沙正式投入试运营。“追风者”是中国国内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四自”中低速磁悬浮,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仅有的4个掌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长沙火车南站到黄花机场这条线路的顺利实施,不但让湖南的两大枢纽实现了互联互通,为打造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坐磁浮去赶飞机的乘客,在火车南站就可以直接办理值机手续和行李托运,站台与每节车厢的电子显示屏除了到站动态与电视直播,还接入了机场实时航班信息,乘客能随时掌握航班起飞时间、是否晚点等动态,从交通到信息实现“无缝对接”。长沙火车南站到黄花机场,18.5公里的距离,“追风者”只用20分钟便跑到了终点,为民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科技创新改善民生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研究。提起杂交水稻,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截至2015年,我国两系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亿亩,实现增产近155亿公斤。杂交稻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在为解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有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或引种,种植面积达150万公顷,增产效益十分显著。在美国,两系杂交稻占到播种面积的30%以上。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在2014年6月9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算过这样一笔账:现在,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这几天,全国上下正在学习贯彻科技创新大会等“三会”精神,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也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民生科技、区域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10个展区展出的载人航天“天宫一号”、探月工程“玉兔号”月球车、埃博拉病毒疫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等,这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吸引着好内外观众惊奇的目光。在展出的科技创新成果中,许多科技成果已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切实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用科技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书记话音刚落,从中科院传来消息,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左右研制并发射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爱因斯坦探针(EP)和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等5颗新的科学卫星,对人类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等离子体环境和空间天气的影响、深化理解水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的科学规律、对重大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报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发展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创新,使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科技三会”再次吹响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的牛鼻子在于创新。我们相信,只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梦指日可待。(南方网宾语)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