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3日讯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东部先发地区,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浙江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浙江始终把节能降耗,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针,在加强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用能企业管理的同时,不断深化供给侧背景下的机制改革,推广海宁、富阳等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地区的试点经验,加快简政放权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5年,全社会能耗平稳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源头节能重点用能领域率先示范
工业是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原来依靠资源消耗支撑经济发展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把有限的能源用在资源消耗少、科技水平高、竞争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重大项目上,已成为必然趋势。
浙江积极推动用能的“腾笼换鸟”,以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契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与用能审查,从源头上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与此同时,大力推动结构性节能,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耗能、高产出的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节能贡献力度不断加大,并通过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是浙江节能降耗的重要推动力。浙江积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的推广应用,深入推进热电联产改造等“五大节能工程”。组织做好合同能源管理,落实《浙江省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对淘汰落后电机、电机系统改造和推广使用高效电机给予政策支持。
在工业领域以外,在节能降耗的战役中,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是节能的重点领域。
在建筑领域,浙江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交通领域,积极创建绿色交通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同步推进绿色港航创建工作,增加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使用比例;在公共机构领域,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改造,创建50家省级示范单位,实施“万吨千家”节能行动,支持万吨千家企业节能改造。
浙江省经信委相关领导指出:“节能降耗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需要包括企业、普通群众在内的所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同时,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将使每个社会成员受益。”
为了调动社会广泛参与节能的积极性,浙江省每年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均举办一系列节能宣传展和能源紧缺日体验活动,开展节能专题宣传和节能公益广告播发,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节能的氛围,形成企业、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
机制护航,深化改革破解要素制约
从能源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必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要求政府深化机制改革,在能效、排放、质量、健康、安全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负面清单,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约束企业依法依规办事,以利内生、长效、全面地促进全产业链节能降耗和释放市场潜力。
为了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终端用能产品和用能单位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浙江省深入贯彻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继续推进企业用能权确权,积极指导各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意见等合理确定企业初始用能权。
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推进我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选择海宁、萧山、衢州市区等26个地区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对试点地区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总结,推动试点地区加快建立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并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智慧能源监测”,探索建立实时、动态的能源数据采集系统,加强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
在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同时,浙江省积极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开发区和浙江嘉兴秀洲园区国家低碳试点园区实施方案获得国家同意批复。浙江华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青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申报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项目,推动废旧服装、废旧轮胎以及废旧电器电子等产业化进程。浙江红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水泥企业申报工信部水泥窑协同处理工业固废项目,探索固废处置的新途径。
在重点用能领域率先“领跑”,“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联合推动下,浙江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上,我国节能政策更趋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更加紧迫。
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两美”浙江关键时期,势必要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严格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加快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建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与消费体系,积极主动实施低碳转型促经济新常态发展。
[连线]
问题1:我省节能降耗工作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答:我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将其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项重要举措,围绕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不断强化能源“双控”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工作,“十二五”期间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能效水平居全国前列。
问题2:当前我省节能降耗存在哪些短板?
答:虽然我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是节能难度加大。2015年我省万元GDP能耗0.48吨标准煤(2010价),能效水平已经位居全国前列,相当部分产品单位能耗已达到国家或国际先进水平,加上我省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和三产用能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能耗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如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用能保障压力大。
二是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节能市场化手段相对较少,行政手段相对较多,企业缺乏节能降耗的内生动力。
三是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力度还不够,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后劲支撑不足。
四是节能监察执法专业性强,但基层节能执法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不利于节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问题3:我省未来节能降耗工作开展的重点和方向?
答:“十三五”是我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端装备、环保、信息等七大产业将加速发展,“两化”融合和互联网+产业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结构节能仍然是我省节能的第一动力。
目前,我省正努力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将进一步推进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示范试点和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积极推动能源清洁化利用和改造,加快完善能源消费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消费模式,推动全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供给侧改革进程加速、国际峰会召开、服务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都将为我省的节能降耗工作插上新翅膀。
供给侧改革下的浙江节能路径
供给侧改革是中央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从能源角度理解供给侧改革,节能降耗是我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是重塑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大势所趋。
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通过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以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时代。从国内看: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节能工作面临有利的发展契机。而作为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承受着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巨大国际压力。
就浙江省而言,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来依靠资源消耗支撑经济发展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大力推行节能降耗,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事关百姓福祉、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唯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节能降耗,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无论是放眼未来,还是立足当下,浙江都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生产,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生活,以科技创新、规模生产、生态保护、技术升级等方式,筑起经济转型升级的桥梁——
全面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工作,通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煤炭消费替代、实施煤电清洁改造利用等手段,实现能源消费清洁化;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不断提升油品品质等途径,实现能源供应清洁化;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进步、体制改革和重大能源项目实施等举措,有效支撑清洁能源发展。
大力推动结构节能,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产业,促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及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当前,我省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全省七大万亿产业之一。积极推进技术节能,实施六大节能工程,深入推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开展“浙江好节能”评选活动。
加快构建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强化监管的约束作用,充分发挥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全方位构建节能监督体系,健全共同参与监督机制,积极培育和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生活成为浙江百姓的时尚与潮流。
这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绿色,是建设“美丽”浙江的重要内涵,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集中体现。站在“十三五”的关键节点,浙江必须持续强化节能降耗的引领作用,用“绿色”来推动生产、装点生活,把绿色转化为浙江的“软实力”,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浙江大地美丽生长、开花结果,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真正实现。
【浙江“十二五”节能六大成效】
成效一: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省单位GDP能耗下降20.7%,2015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48吨标准煤(2010价),能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实现节能量4800万吨标煤以上。
成效二: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2015年,我省煤炭、石油化石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比2010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天然气和水、核、风电等清洁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比2010年上升近5个百分点。
成效三:能源消费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实行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能源预算化管理制度,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全省在线监测企业超过800家。
成效四: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出台推进我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企业初始用能权确权,在全国率先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实施用能量交易申购项目182个,有偿申购金额1493万元。
成效五:全社会节能合力作用进一步凸显
工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8%;建筑领域,建成节能建筑5.3亿平方米;交通领域,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达100%;公交车、出租车中节能环保型车辆占比分别为27%、46%。
成效六:节能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颁布实施地方能耗标准54项;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总数达到88家;《浙江省实施〈节能法〉办法》《浙江省节能监察办法》《浙江省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办法》《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指南》等系列配套文件制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