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今年以来,安徽着力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活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提升。
未来两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合作项目中的首个超导磁体将从中科院等离子所自主研发大型磁体专业绕制设备中制造完成,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工程应用技术已跻身到了全球先进水平。
等离子所的副所长宋云涛研究员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在合肥从事超导托卡马克试验研究已经超过了20年。本来这个超导磁体的制造应该是由欧盟来完成,但因为技术和工期问题而被迫进行全球招标,最终等离子所凭借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制造和试验方面积累的突出成就,以大比分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宋云涛介绍:“实际上我们报价比其他国家还高,我们是依靠技术,依靠我们掌握了超导磁体的核心技术赢得了这个任务。”
超强磁体项目欧盟代表何塞表示:“我们对目前的工作进展感到非常满意和高兴,这将对应等离子所、安徽乃至中国都将带来非常好的声誉和积极影响。”
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宋云涛率领的团队在超导托卡马克试验中再次创造出了102秒5000万度的世界新纪录,技术和装备输出也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世界前沿地位。面对成就,宋云涛至今还记得,当他们20年前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合作项目时,感受到的是国外同行的轻视和冷落。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宋云涛表示:“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去要一个这样因轲镍特螺钉,国外科学家都是爱理不理的,非常傲慢。”
伴随着技术领先地位的确立和中国创新能力的走强,今年5月份,这些国外同行却在合作项目总部所在地法国升起了五星红旗迎接宋云涛的到来。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宋云涛介绍:“我们也是通过创新,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真正让我们国家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那一刻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在国外的天空中,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除了超导技术外,今年以来,依托安徽的创新资源和环境,安徽在量子通信、新型显示、智能语音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工作,也是亮点纷呈。为了使这些前沿科技服务于安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让创新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上半年,安徽结合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抓转化、抓产业、抓项目、抓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思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科技投资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喜介绍:“安徽这几年抓科技抓对了,从思想认识,从顶层设计,从整个的实施,把创新摆在了安徽全省的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度,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把安徽潜在的可转优势转化为显在的经济活动。”
为了突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新引擎,今年以来,安徽通过加快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中“创新驱动发展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江淮双创汇”等措施,下活了“调转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盘棋。正在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里建设的国内首条自主设计和建设的触摸屏用超薄高铝盖板玻璃项目,就是在创新驱动工程和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突破了几十项核心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
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文瑞表示:“这条生产线建成后,基本上可以完善我们国内在显示行业的产业链,打破国外对这一行业的垄断。我们玻璃出来以后,可以直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上半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先后获国家批准,连同创新型省份建设,安徽目前在创新领域已经拥有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在此基础上,安徽正在着力推进以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工程、专项和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的“三重一创”建设。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明平表示:“它是一个产业链和创新链相融合发展,梯次推进的这样一个过程,用“三重一创”这样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理念叠加在一起,努力在科技、产业、产品、企业和市场五个创新方面着力。”由于有了更好的创新沃土,今年上半年安徽共获授权发明专利9363件,总量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同比增长105.9%,增幅居全国第1位。与此同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超过了8400亿元,同比增长13.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首次突破了40%,创新发展已在“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