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陈凯茵)每年三月份召开的两会,无疑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最佳窗口。有人感慨,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今年两会上记者提出的经济领域相关问题都显得相对“刁钻”不少。
作为执掌货币、财政等相关领域的部委“掌门人”,面对着记者的“花式提问”,非但没有回避而是选择直接应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观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的“全景图”。
1、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是绝对不会“硬着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经历平稳实现速度变化、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和新的动能快速成长。
从趋势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此外,中国经济还具有以下五个优势条件: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的空间广阔;生产要素的质量也在提高;宏观调控的经验也在逐步积累,不断丰富。
徐绍史总结道,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完全有能力使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2、货币政策在推动改革方面不给力?
“货币政策能发挥更好作用”,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给出答案。
他指出,主要在需求侧的货币政策是总需求的管理,如果总需求管理做得合适,会给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好的空间。
周小川表示,央行将采取配套措施推动供给侧改革,将给新型金融活动提供更好的空间,同时要有更好的监管,使得金融结构发展更加适应整个结构性调整,在去产能、去杠杆和去库存等方面发挥更好作用。
3、今年进出口为何不设立定量指标?
3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外贸数据: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43万亿元,下降15.7%。其中,出口8218亿元,下降20.6%;进口6123亿元,下降8%;贸易顺差2095亿元,收窄43.3%。
有媒体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进出口仅做出“回稳向好”的定性指标,为何近20年来中国第四次设定非定量的进出口指标呢?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对此回应称,国际贸易持续低迷,世行预测今年的全球贸易增长是6年来最低的,因此风险是我们难以确定的,全球31个经济体今年一二月的进出口都下滑。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定量指标,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定性而不是定量的指标。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料的情况下,提出一个定性而不是定量的进出口指标是完全符合现实的。
4、化解过剩产能会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各地政府在化解钢铁、煤炭这些领域的过剩产能过程中,并没有找中央政府,而是想了很多办法,能够妥善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
现在,过剩产能行业的工人大量的退养一批、辞退一批、分流一批、协议保留一批,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这些困难职工。有中央政府的指导,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5、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怎么办?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住建部高度关注一线城市房价,与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正在保持密切联系沟通,在想方设法来稳定房价,目前主要采取5种方法:
一是实施严格限购,同时实施严格的差别化的税收和信贷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面积,要及时披露信息,以稳定信心人心;三是增加中小户型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性工程建设;四是打击交易中违法违规行为;五是正确引导舆论主动发声以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