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6专题 > 2016两会 > 新闻聚焦 > 正文

肖亚庆的“硬仗”:去产能攻坚战下的国企改革平衡术

2016-03-16 14:3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刚刚上任月余的国资委新帅肖亚庆,在他的两会记者会“首秀”上围绕上述考题做出了解读。这场发布会不仅是这位少壮派掌门人的首亮相,也吹响了国企改革攻坚年的冲锋号。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 万方)“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国企出了这样一道考题。

  近日,刚刚上任月余的国资委新帅肖亚庆,在他的两会记者会“首秀”上围绕上述考题做出了解读。这场发布会不仅是这位少壮派掌门人的首亮相,也吹响了国企改革攻坚年的冲锋号。

  如何激发国企的内生动力、如何把握各方利益平衡,如何定位国资委在改革进程中的角色、如何推进中央对国企改革的新要求……不仅是肖亚庆在记者会上遇到的“刁钻”问题,也是国企改革向纵深挺进过程中亟待一一攻克的难题。

  新战局:向压力要动力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文件已经出台,标志是‘1+12’个文件印发,主体框架已经搭出来了。”肖亚庆在发布会上透露的上述消息足可见改革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截至目前,国企改革的诸多重要措施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国企分类工作已经在12个省份落实到了具体企业;去年以来包括南北车在内的6对12家企业完成了重组;国投、中粮等公司积极探索开展了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等多层次的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央企业整体出现6.9%的负增长,如何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稳步推进改革,向改革要发展动力考验着政府施策的“平衡术”。

  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7日在参加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指出,对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支持、扶持、杠杆作用,但没有现存的“金娃娃”摆在那里。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要“借东风”,激发内生动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

  肖亚庆在记者会上再次强调,2016年国企改革将继续推进“九大主要任务”和“十项改革试点”。这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1+N”文件体系、加大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力度、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推动中央企业的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等工作。

  提质增效,无疑是国企改革攻坚战的题眼。据统计,世界品牌实验室2015年列出的世界500强中央企仅占11个,而央企进入世界500强的却有47家。“我们现在产品不少,种类也不少,但是精品不多,品牌更少。品种、品质和品牌,这方面央企要率先带头”,肖亚庆说。抓好“三品”,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他眼中推进改革的关键路径。

  面对外界“国企改革现在是上面热、下面冷”的质疑,肖亚庆的回应亦颇为坚定——“有极个别的人、极个别的管理者对改革可能认识不到位,对于这些个别的人,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先出清。”

  新矛盾:去产能vs保就业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列为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首,毋庸讳言的是国有企业已成为产能过剩“重灾区”,推进国企改革成为“去产能”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肖亚庆看来,解决国有企业产能过剩问题要抓好“三个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他指出,对于国家战略需要、央企有优势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航空航天、核电、高铁、新能源等,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于长期亏损和资不抵债的低效无效资产,要加大处置力度,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亏损645.34亿元,亏损面达50.5%,在8亿吨钢产量和12亿吨粗钢产能的背景下,化解过剩产能迫在眉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硬指标”,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

  “有一批企业必须死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才让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直面钢铁行业的困境,“现在产能已经到了12亿吨,真正的需求不会那么高。所以从去产能、供给侧改革是必须必要的。谁被动,到最后真是要死了。”

  一边是亟待处理的“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一边是国有企业庞大的员工基数和就业需求,如何在去产能的浪潮下处理好人员分流问题引起热议。

  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是政府层面给出的药方,肖亚庆在记者会上指出,保护员工的利益始终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面,任何改革涉及到职工利益时要稳妥地处理好。“我相信,不会出现下岗潮”。

  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指出,在去产能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员工的分流问题,华润的经验是,在多业态的产业格局下,兄弟企业加强内部协同,优先考虑煤炭分流的员工。

  新使命:从管企业到管资本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记者会中,肖亚庆多次提到国资委的自我革命——“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如此艰巨的情况下,国资委自身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关系全局的要点。”

  作为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管理央企逾40万亿元资产的“总管家”,国资委朝哪改、怎么改成为肖亚庆全盘落子需要考虑的“先手棋”。

  对此,他开出“转变定位”的药方——要从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优化、精简、调整国资监管事项。“以后我们重点要监管好国有资本的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的安全。”

  事实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政府以管资本为主的战略取向,而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使得国资委的定位愈发清晰。

  《意见》指出,资产监管机构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将其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将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

  “以管资本为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应该当好而且只当好出资人代表。”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彭建国此前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此解读,如果政府同时又承担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就会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生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看来:“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而这也正是改革的重点,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稳妥有序地推进。”

  作为“花很多时间在工厂、车间”的务实派,肖亚庆同样理解并深信市场的力量。“要把两个清单搞清楚,一个是权力清单,再一个是责任清单”,“做到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坚决到位;不该管的要退出来,让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他不止一次提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在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上下功夫,使国有企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发挥。”这是上任一个多月的国资委掌舵人对于2016国企改革攻坚做下的注脚。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李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