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民生兜底方面的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点赞。因“在扩大覆盖面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
基本保障人人享有,这一目标正在逐渐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搭建起来,这就意味着不管你是城市职工还是乡村居民,养老也好医疗也罢,都能在制度上找到相对应的保障项目。覆盖人数不断增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8.7亿,医疗保险更是接近全民参保。
社保“雨伞”越撑越大,厚度也在相应增加。在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前提下,各项社会保障的待遇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十二连增”,医保住院费用保险比例达七成以上。可以说,无论从广度还是力度上,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惠及更多民众,为百姓增护佑、添福祉。
值得注意的是,在惠民、利民的同时,社保公共服务体系也不断健全,制度运行在更加便民。就在发布我国政府获“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的新闻吹风会上,人社部提出,要解决跨省异地看病无法直接报销的难题,打通政策衔接上的“肠梗阻”。
制度好还要方便易用,才是真的好。民众在享受和使用社保政策时,如果耗费过多的成本和精力,就会降低获得感和认同度。
单拿异地就医来说,民众长期有两大痛点:瞧病得垫资、报销要跑腿。前者因为医保无法实时报销,需要患者前期支付全额医疗费用,加剧看病难、住院贵的感受;后者因为医疗信息无法实现全国联网,加上参保地和就医地责任没有厘清,造成大量退休老人拿着厚厚的单据两地奔波,费时费力让人心“添堵”。
针对以上难题要有具体药方。参保人应只需支付个人承担的住院费用,其他费用无需垫资,由医保部门审核后报销;尽快实现医疗信息全国联网,就医地和参保地之间要共享住院费用等信息,明确报销待遇和标准,实现即时报销。
目前,社保服务的便捷可及还没有完全实现。各地社保部门应注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化、简化经办服务流程。这就要求进一步推动社保卡的使用,提高集成度,扩展应用领域,方便百姓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百姓是否能体会到更多获得感,与社保制度的惠民力度、便民程度密不可分。在完善基本保险制度的同时,大病医保等补充保险和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也要跟上,坚守“网底不破”,兜住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制度运行要在信息共享、政策衔接的基础上更加润滑、顺畅,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减少政策坎坷。只有双管齐下,让人民通过社保体系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更增“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