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综述)中国勾勒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李晓喻)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绘出详尽“施工图”。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定步调:稳中求进
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需讲究步调与节奏。像中国这样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尤其如此:转得太慢、步子太小,会错失难得的时间窗口;转得太快、步子太大,则可能造成巨大冲击。
对此,报告明确,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这意味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该稳的会稳住,让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和价格水平总体稳定,国际收支维持基本平衡;该进的则要进取,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民生福祉继续增加。中国既不会过度关注短期增长而忽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不会完全弱化对发展的必要追求。
这一点在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中清晰可见。在2017年经济同比增速已达6.9%情况下,今年GDP增速预期目标仍设定为6.5%左右,与上年目标持平,体现连续性稳定性;赤字率拟按2.6%安排,较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体现防控风险需要;在去年前11个月累计减税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基础上,今年中国将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减税力度再加码。
增引擎:改革开放
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需重视动力与引擎。对今日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仍然是高质量发展必须依赖的“引擎”。
一方面,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无效供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须革除阻碍新动能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保证新经济走得更稳。
官方已展现出以大力改革开放促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报告中,一系列聚焦当前经济转型痛点、难点的改革举措比比皆是:要素市场改革方面,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打破行政垄断;政府自身改革方面,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决不允许假冒伪劣滋生蔓延,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等。
突破口:三大攻坚战
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需切实弥补短板。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几大突出短板:一是杠杆率上升,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二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环境资源承载力已近极限;三是发展不协调,全国仍有上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针对这些短板,报告明确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并要求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目标已明,“大招”将出。例如,针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报告提出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在精准脱贫方面,明确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改进考核监督方式;在污染防治方面,将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
无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一份详细“施工图”。2018年,中国料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将高质量发展进行到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