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8专题 > 2018全国两会 > 两会声音 > 正文

高满堂:影视作品现实题材不要再放大“精英”生活

2018-03-05 11:35 来源:北京晨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世界迫切需要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影视剧更应该做好当代题材、现实题材,不能沉溺于“神仙侠”这样的内容。昨天,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视作品现实题材回暖是好事情,但是现实题材不要再放大“精英”生活,镜头和笔触应该对准百姓生活。

高满堂:影视作品现实题材不要再放大“精英”生活     

资料图:高满堂。李萌 摄

  全国政协委员、编剧高满堂谈影视剧创作:

  世界迫切需要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影视剧更应该做好当代题材、现实题材,不能沉溺于“神仙侠”这样的内容。昨天,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视作品现实题材回暖是好事情,但是现实题材不要再放大“精英”生活,镜头和笔触应该对准百姓生活。

  有中国特色才能真正走出去

  高满堂表示,前几年一直说中国电视剧要“走出去”,这两年他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包括《媳妇的美好时代》、《最后一张签证》等电视剧都受到了国外观众的喜爱。他认为,真正能走出去的电视剧,必然具备了中国特色的内容,有了中国的独特性,对方才会接受,并不是去迎合。

 

  “世界要了解中国,首先要通过媒体和影视作品来了解中国,电视剧、电影担负着把现代和新时代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重任。”高满堂说,“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在做好当代题材上下大力气,不要再沉溺于‘神仙侠’这样的内容。”他举例说,描写两家人之间家长里短、探讨当代都市家庭婆媳关系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就在非洲很多国家受到欢迎,这反映了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了解中国的社会和家庭,希望了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他表示,这两年中国电视剧做到了真正的“走出去”,也反映了我国国力和文化实力的增强,文化的自信使中国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国外观众、影视机构、电视台的重视和欢迎。“我实话实说,原来我们拿一部片子到国外去,无偿播出,都不一定能播,这个现象我遇到过很多次。而近几年,国外的影视机构越来越重视中国的电视剧生产,包括刚刚拍摄完毕的电视剧《老中医》,已经有国外的电视台来谈,甚至很多作品在拍摄过半的时候,国外的影视机构就已经来洽谈了。”高满堂说,以前是“我们拿着片子求爷爷告奶奶,现在是人家主动来”,“感到我们说话有底气了,不用看别人脸色行事了,这对我们的影视文化产业人可以说是有了自豪感”。

  镜头和笔触应对准百姓生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开始出现回暖,高满堂坦言这是好事,但是现实题材、当代题材越来越聚焦一些“精英”,聚焦所谓的“霸道总裁玛丽苏”,这种现象让他担忧。“精英生活”的放大让人们感觉“都市剧里没穷人”,高满堂认为,很多现实题材“不现实”,拍出来的“现实”让老百姓“不认识”。“越来越纠缠于白领的恩恩怨怨,这种套路已经让人看得不胜厌烦。现实题材越来越没有思想、没有力量,这样下去现实题材会拍死掉。”他还指出,有些“现实题材”反映出的情感生活甚至有些“三观不正”,年轻人看了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这个现状再持续下去,我很担心中国的现实题材能走几年,我觉得走不长”。

  高满堂说,影视剧转向现实题材是好事,但大家又开始进入了一种流水线式的拍摄。“最近播出的一些现实题材影视剧,看起来路子就很雷同。提倡现实题材,又带来了通病。”他说,中国影视剧的生产很容易进入一窝蜂的套路,甚至是模仿和抄袭,艺术没有创新、没有个性,是早晚要死掉的艺术。他认为,造成这样的现状,投资方和编剧都有责任,“哪个好干干哪个,镜头和笔触没有对准老百姓。关心百姓,关心大众,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文艺创作路子才是对的”。

  北京晨报记者 王萍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李颖
分享到:
./W0201803054178750769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