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11日讯(记者 崔新孝 通讯员 李锋)眼下,场面宏大的国庆大阅兵成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阅兵场上,精彩亮相的高科技新式武器更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知道吗?战斗机编队里,驾战机的飞行员中就有咱山东高青人!”消息一出即在高青的朋友圈中疯转。“这名战士叫啥名字?”“他家是哪的?”“有啥好表现亮相阅兵式?”......带着网友们的疑问,记者辗转打听到了这名战士及其家人的联系方式,并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天安门上空驾雄鹰
“四个月前,于强所在部队就派人来我家专门告诉我们,说于强要执行一次特殊任务——到北京参加十一国庆阅兵式。”在于强的哥哥于刚开的电动自行车店里,于强的妈妈王庆英说,于强现在是安徽芜湖某部的副参谋长,今年他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经过千挑万选才被选中参加国庆阅兵式。“于强自打春节返部队后就没再回过家,为了不让他分神,他们很少联系他。这四个月里他们愣是没打一个电话没发一个微信。”他们知道,于强会在阅兵式上驾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十一”这天,得到消息的邻居们一大早就来到他们家,大伙穿戴整齐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阅兵式的开始。当一架架战机编成图案、排着队形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飞过天安门时,我根本没精力往下看,等落地看重播时,看到我们的任务完成得还是很不错的。”于强在电话里说,虽然只给了我们七秒的镜头,但背后是我们付出的巨大努力。自领受国庆阅兵任务以来,于强多次与兄弟单位交流参阅经验,先后5次与航空工业企业沟通有关阅兵事宜,与军厂所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为达到米秒不差、历史最佳的一流标准,更是对飞机的标志线进行3次修订。
“参加完阅兵任务后,孩子第一次时间打电话给我,说,飞行编队真美,爸爸开飞机的样子真棒,爸爸是我心中的偶像。”于强在电话里笑着说。
练时满分收获“圆满”结果
翻开于强的个人履历,他服役的这支部队,是一支“王牌”部队,有着辉煌的历史,抗美援朝时期曾2次入朝作战,击落击伤敌机58架,涌现出刘玉堤、赵宝桐、杨振玉、范万章等4名战斗英雄和“赵宝桐英雄中队”。于强因飞行本领过硬,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在部队,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强哥”,一是因为他有着乐观开朗的老大哥形象,更在于他精湛的飞行技艺。
作为某新型战机的飞行员,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最快的转变。尤其是参加阅兵任务以来,作为科目负责人的他训练成绩提高最快,无论气流多大,气象多差,所有训练架次满分最多的是他,很多架次的偏差甚至是零米。
作为编队的二号机,既要关注长机动态,也要兼顾僚机状态,必要时还要接替担当长机责任,他一人扮演承担了编队的所有角色。他要考虑多重因素,每次飞行中通话状态,进行实时信息沟通。一次遇到气流扰动,在本身能及时修正到满分,后舱飞行员也提示的前提下,他毅然决定放弃满分的机会。事后询问他为什么不拿满分时,他坦然地说:“反光镜里看见僚机的动态,如果我们满分,僚机就没分了。”他就是这样一个标准高、要求严、舍小我、顾大局的人。有一次飞行后经过数据评估,大家对成绩有疑问,该部部队长说:“老于的标准没问题,他说是满分5分不会错的。”事后查找图片再次评估,果不其然是满分5分。
收获成功的背后,往往渗透着奋斗的艰辛。为了达到完美,于强对照飞行时的判读软件,一桢一桢地判、一秒一秒地算;每次飞行结束,甚至都顾不上休息,一头扎进飞行评估室,判读飞参、查找不足……经过反复摸索,克服了低空飞行,气流不稳的难题,同时总结出飞行时处置特殊情况的方法。
家人老师官兵眼中的“三好生”
于强的父亲于同家在常家镇颜家村担任了多届村党支部书记,身患鼻咽癌后仍坚守在工作一线,2010年,他被评为“感动淄博十大人物”。良好的家风传承,培养了于强热心助人的品格。“于强这孩子看着外表刚强,其实心地非常善良。”于强妈妈王庆英说,每次回家探亲,于强总要大包小包地带来很多东西,除家人外,他总要带着东西看望那些街坊邻居,特别是那些生活贫困的人,还一口一个叔叔大爷地叫着。村里人都十分喜爱、尊敬他这个能驾战机的年轻人。
在部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于强不忘对年轻同志的培养,郎帅是此次任务他的后舱搭档,“胆大心细”是飞行员郎帅对他的评价,熟悉于强的战友会发现他敢放手,新飞行员成长快;近半年搭档飞行,郎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可见他对年轻人的成长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于强就读过的高青一中的老师,他的原班主任贾凤友老师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观看了当天的飞行表演。他说,能参加阅兵式的都是千里万里挑一的,于强能参加今天的阅兵式,真不愧是全县的骄傲!在贾老师的印象里,学生时期的于强精明强干、机智灵活,非常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他当时担任着劳动委员,非常关心集体,喜欢体育锻炼。1996年因高考成绩突出,被保定飞行员学院录取。
圆梦阅兵场,奋斗正当时,于强信心十足地说:“我将永葆阅兵精神,不忘初心、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用优异成绩向家乡人民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