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2月7日讯(记者 范金鑫)网络诚信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 没有网络诚信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6年,26年来中国网络诚信建设到底怎么样?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12月7日,以“守信互信 共践共行——携手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为主题的2020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山东曲阜举行。大会首次发布了《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首次厘清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6年来网络诚信建设的发展脉络,总结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梳理分析网络诚信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提出加强网络诚信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解我国诚信建设的窗口和工具书、 参考书,唤起全社会对网络诚信建设的关注,激发广大网民参与网络诚信建设的 热情,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建设网络诚信的澎湃力量。
《报告》首次定义了网络诚信概念。网络诚信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网络空间活动中尊崇道德、遵守法律、履行契约、恪守承诺的状态。网络诚信建设既重在守信和规范,强调履约、守法,也包含对失信行为的约束、监管和惩戒。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瞬时性等特点,基于网络的生产生活等交往活动也面临诚信缺失的挑战。实践证明,网络诚信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没有网络诚信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网络诚信作为一种被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所高度认同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标准,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首次对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网信事业快速发展,网络诚信建设不断探索前进,基本形成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诚信建设体系架构。
《报告》首次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信用建设,社会发挥监督作用、推进行业自律,广大网民提高自律意识、践行诚信理念,初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诚信建设格局,网络诚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