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对全国人民发出了谆谆告诫,也是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我们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切实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
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也不能丢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虽然早已跨国了“温饱线”,但由于受国内外形势和自然灾害的一影响,粮食生产一直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确保粮食安全,把“饭碗子”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做好“三农”工作、加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中之重、长远大计。
随着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但与发展不和谐、不协调的是,各种浪费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浪费惊人”的例子举不胜举、比比皆是。尤其是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更为突出。比如,亲朋好友聚餐,饭菜随便点,主人“爱面子”,生怕客人说“小气”,结果满满的一桌饭菜,吃不了却剩下了一半或少一半,甚至有的高档饭菜也没人“伸筷子”原样不动。也经常有人提示“打包”。但有人偏说:“谁吃这些剩菜剩饭?”但还是“打包”的多。在家庭里,也是不愿意食用“剩菜剩饭”,随手倒在垃圾桶里一扔了之。笔者在小区的垃圾桶里,经常看到一些“捡破烂”的人,他们除了把纸箱子、塑料瓶、玻璃瓶必捡以外,还把一些剩馒头、超过保质期的月饼之类的糕点也捡走,说是喂猫喂狗或土地施肥。令笔者更感动的是,邻居有个年近8旬的老奶奶,她每次去市场或超市买菜回来,都把那些被扔掉的鲜嫩菜帮子、菜叶捡回家。他说清洗后留着熬咸菜、或用开水一过攥成菜团子,可以晒干或冰箱冷冻,啥时候想包菜包子、菜饺子随时可用上。她还沉痛地说:“这要是过去缺粮少菜、忍饥挨饿的年代,菜帮菜叶、树皮、树叶和各种野菜可都是救命的宝贝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更应该珍惜节约啊!”这位老奶奶的大实话,使我铭记在心、感动不已。在学校里,浪费现象更是触目惊心,一些学生想吃啥就吃啥、想买啥就买啥,而且还时常就搞“攀比”。平日买零食花钱如同流水,大手大脚、毫无顾忌,根本不在乎家长的感受------
事实上,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腐败奢侈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令人触目惊心、深恶痛绝。
如今,人们都期盼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过越好,幸福不断敲门来。倘若我们忘记了“穷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那就是意味着“背叛”!
忆往昔、看今朝,优良传统不能丢掉。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民以食为天,是颠覆不破的永恒真理。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行为、犯罪行为,节约粮食是无上的光荣和社会的美德。
要加大全方位宣传力度。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纳入文明公约,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把节约纳入法治管理。要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搞好土地复垦再利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守住土地红线,坚决遏制乱占耕地搞违规违法建设行动,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提供物质保障。要制定节约规划和措施,强化刚性制度约束和制度执行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不同类型区域和不同社会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落实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要大力开展 “光盘行动”,重点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对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可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拉网式”地普查巡察,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做到常抓不懈、一抓到底,让节约型社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