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河东农户下田忙春耕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眼下,河东大地春季农业生产热潮涌动,人们穿梭在田间地头,趁着墒情好,忙着春耕。
迎着春日暖阳,芮城县桥头村村民李亚平开着三轮车下地了。刚刚返青的小麦正期待着一场酣畅淋漓的春浇。
“过去大水漫灌,如今精打细算。”李亚平说,合作社配备的喷杆浇地,给旱地小麦浇上了水,还让每亩地省出40元钱。这省出来的成本加上参照去年算出的每亩增收产量,让他充满干劲。
作为产粮大县,芮城县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两手抓、两不误,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激发种粮之力,发挥产粮之能,今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达到49.74万亩,较上年增加2.65万亩。
春耕前,芮城县农业农村局技术站站长李峰潮已经发布了近期墒情检测报告,0厘米-20厘米和20厘米-0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43.4%、52.6%,虽可以满足小麦返青对水分的需求,但土壤0厘米-10厘米表墒不足,个别翘虚麦田显现轻微旱情。
“解决春旱,一是春浇,时间要在早上8点之后、下午5点之前,这样可以防止春冻;二是施肥,让没长上来的弱苗变壮苗,确保产量。”一早便赶来指导春浇的李峰潮又给浇地的村民叮嘱了一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田愈发成了一项“技术活”。为此,芮城县组织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深入田间地头,从线下面对面讲解惠农政策,到线上一对一指导农业技术,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努力做到“服务不断档、技术不掉线”。
合作社是粮食增产的主力军。“我们合作社去年对桥头村有机旱作小麦封闭示范片项目区实施机械化作业,通过‘一稳四改’‘休闲期纳雨蓄墒’和‘宽窄行探墒沟播集成’等技术手段帮助土壤蓄水以弥补工程蓄水的不足。”芮城县农芮兴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岩峰说,他的合作社有社员150多户,种植小麦5000余亩,以旱作区小麦为主。“示范片全面推行新型农业技术,进行精耕细作,每亩增产114公斤。今年,很多村民把荒废的农田都收拾了出来,准备种植小麦。”坐在地头的李岩峰哼起了小曲。
稳住粮食播种面积,便稳住了丰收的基础。“我们以全省唯一的小麦高质量发展标杆项目建设为契机,让粮食生产走上生产有组织、管理有技术、种植有效益、投入有计划、产量有保障、资源利用有限度、环境得恢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芮城县县长尚玉良说。
“跟着专家种地,成本降低,人力减少,还能卖好价,这法子真好!”芮城县桥头村粮食种植户李会军感慨,有机旱作小麦不仅让农民口袋更鼓,干劲也更足!(记者王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