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延安城管打人事件之所以被人们着重的关注,正是因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正因为如此可想而知,对涉及城管公共事件的处理,都应慎之又慎。在延安城管踩踏商贩的事件中,有关部门的一系列公关可谓拙劣,围绕“暴力执法”与“肢体沖突”的争议,他们机关算尽,以商贩的口吻写公开信,试图换取大众的理解。如果说早期在问责过程中,将責任归咎于临时工,依附的是当下的制度现状,尽管有搪塞之嫌,但尚可自圆其说,那么后期的系列公关,无疑让事件节外生枝。从城管暴力执法的视频在网络疯传那一刻开始,舆论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对事件的定性,政府部门的努力,不仅未能扭转相反加剧了围观者对城管暴力执法的怨愤。
在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今天,人们很容易迷失自己。只有回归原点,放慢脚步,寻找正面积极的精神能量,才能抵挡浮躁情绪对个人乃至社会群体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充满新的希望、也充满新的挑战的征途上,我们始终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
近期,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和陕文投集团共同推出的宣扬红色文化、演绎延安精神的大型舞台音乐剧《延安颂》在延安大礼堂盛大演出。该剧自五一登台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反响很是热烈。
《延安颂》没有像其他大型演出那样,用浮夸的舞蹈、服装、去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种纯粹的态度,细节呈现革命年代中人们真诚、火热的情感和充满力量的奋斗激情,实现了与观众毫无隔阂的互动感染,展现了延安精神的感召力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灵魂的震撼,让人们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据现场观众表示,观看《延安颂》,让他们不仅直击历史,还能激起深埋心中的红色回忆。“在当年,我们并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动不动就批判、否定社会,我们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信仰,并不盲从。现在的年轻人情绪太容易受负面信息的影响,缺少正面能量的引导。在当年,同样是年轻人的我们,因为有着《延安颂》里所展现的延安精神指引,对生活也有着积极正确的理解。”现场观众白先生告诉记者。
当今社会,浮躁的情绪已不是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群体现象。要打破这种社会现象同样需要个体的点滴努力,而只有找到正面积极的精神源动力,我们才能改变自己,从而改善不良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