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副校长刘海在开幕式上致辞。
论坛现场。
新华网山东频道11月9日电(记者刘宝森)来自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外语界知名专家学者7日-9日齐聚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研讨当下外语教学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期进一步促进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外语教学和研究。
华东六省一市外语论坛发端于2004年,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外语界高水平学术论坛。8日,这个年度盛会以“新常态下外语教育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任务”为主题,第十一次开启了外语教学界和学术界关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思想碰撞。
初冬的黄海之滨,天蓝海碧。山大(威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内,外语界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来自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以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华东六省一市外文学会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就英语类国家标准的创新、特点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创新,新常态下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和培养目标设定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副校长刘海教授在开幕式上说,山东大学(威海)自1984年创建以来,充分发挥山大百年名校的品牌、学科、人才优势和威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取得了十分可喜的办学成就。这届论坛选择在山大(威海)举办,对推动学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强化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论坛的发起人和推动者,华东地区外文学会协作组秘书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教授说,这次论坛能够顺利的召开得到了各省市,尤其是山东省外文学会和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的重视。外语梦到底是什么样?华东地区的外语教育科研在全国应有示范性效应,其占有的资源也举足轻重。他希望这个论坛能够成为外语教学在全国的示范者,引领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迅猛发展,英语专业是其中扩展最快的专业。数字显示:目前,除303所独立学院外,我国现有普通本科学校1145所,994所设有英语专业,146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原有36个本科专业,经国家调整增至62个。传统英语专业拓展出两个相关的本科专业: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
新形势下如何学科定位,外语专业到底属于什么学科,培养是专业人才为主,还是适用面比较宽的为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表示,1949年以后,我国外语教育的职业性非常突出,都是外语+某种专业知识模式,英语教育设计都着眼于培养有英语实践能力的专长。但经过这么多年实践,绝大多数院校的所谓“外语+其他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他认为,未来的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应该强调多元,建立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千校一面。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将是未来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围绕大学英语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报告。他认为,现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英语教育。国家层面把英语作为跨文化沟通的重要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软实力的要素和实现中国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现在是外语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兴国教授通过梳理英语教育的历史认为,强劲的国家需求促进了外语教育的发展。过去35年,我国外贸事业全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这种跨越式的发展趋势仍将继续。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将呈增加和上升趋势,因此,任何削弱外语教育的举措都会影响国家战略的实施。满足国家需求是高校的使命,学校应从国家对英语人才的总需求中,发现并满足“细分的”需求,根据各自办学特色,走适合本校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中国英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史志康教授则提出,伴随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要继续按照过去的路径,加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要引入“艺术追求,美的教育”的理念。他在论坛上建议英语教学科研人员,用适量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
期间,论坛还就多元化的英语人才培养,教师发展、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以及新技术和英语教学等分论题安排了研讨和交流发言;对配合论坛举行而出版的《华东外语论坛》(第9辑)入选论文进行了点评和解析,并为其中的优秀论文颁奖。
第十一届华东六省一市外语论坛由华东地区外文学会协作组主办,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承办。作为东道主,山大(威海)翻译学院具有本硕博层次完备的培养体系,近五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已逐步形成以“大翻译学”为发展重点的学科建设特色。
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外语论坛中,与会总人数达到了2300多人次,与会院校300多所,历届论坛的主题和邀请专家学者的演讲内容,覆盖面广,都是当年外语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获得广泛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