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员两会观察: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

2015-03-02 11:34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深化改革,破解“中梗阻”,还得在“实”字上狠下功夫。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就下好了先手棋;“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就能打好主动仗。

  多问问群众的获得感,以之作为试金石,去检验改革的成效;又通过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增强社会对改革的自信心,不断凝聚改革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进入3月,伴随着蹄疾步稳的改革步伐,两会时间窗口徐徐开启。在人们心中,这是一年中蕴含期待最多的日子。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了广泛共鸣。“获得感”作为一个理解改革、展望未来的关键词,具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也喷薄着来自现实的热力。

  何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两会前夕媒体推出的各类调查中,可以获得直观感受——收入分配、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成为热点话题,“起跑线上看公平”“把‘老虎’‘苍蝇’打下去”“让冤假错案更少”“让蓝天更多些”等网络留言表达社会诉求……从国计到民生,从主观到客观,“获得感”所追问的,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义的实现,有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有政风社风的净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百姓之心为心,重视人民的“获得感”,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大潮的鲜明导向。在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公车改革、简政放权、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城乡养老并轨、“单独两孩”、打破“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举措,以破竹之势推进,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逐渐增强的“获得感”,让改革在人心深处写下了新注解。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如果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那么增进人民的获得感,也必是永无止境的努力。从迈出“最先一公里”,到跑完“最后一公里”,让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最是考验决心与勇气,最能检验韧劲与干劲。

  在基层,群众有一种说法,去机关办事“不怕局长怕股长”。好好的便民政策,在中间的执行环节变形走样,让改革成效打了折扣。现实中,类似这样的“中梗阻”现象并不少见。近期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仍有超过78%的受访者认为去政府办事“很麻烦”或“比较麻烦”;办一个手续,有13.1%的人跑了10趟以上。“干部不紧不慢,百姓急得团团转”,这样的现实感受警示我们,只有突破“中梗阻”,才能让改革具有“连上下而通之”的穿透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深化改革,破解“中梗阻”,还得在“实”字上狠下功夫。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就下好了先手棋;“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就能打好主动仗。

  梳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的十次会议的内容,不难发现,“落实”是总书记念兹在兹、一再强调的重要课题。今天的改革,是充满挑战的攀爬,非督检责实、抓铁有痕不可促之,非汇集众智、凝聚众力不可成之。突破“中梗阻”,多问问群众的获得感,既以之作为试金石,去检验改革的成效,去考察政策的落实,从而不断推动改革进程;又通过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社会对改革的认同感、自信心,从而不断凝聚改革力量。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2015,上承“十二五”收官,下启“十三五”开篇,是一日不可虚度的关键之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承载人民期待的代表委员们步入两会民主殿堂,改革巨轮开始新的起航,中国故事挥写新的篇章,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也迎来新的希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们在这个春天共同为梦想耕耘,以扎扎实实的劳作,去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02日 05 版)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