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人民网评:敢啃硬骨头,做司法改革的“燃灯者”

2015-03-13 15:0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法治,既是治国之重器,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刻度。在这份超过万言的报告里,就铭刻着一个国家走向良法善治的印记。

  “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3月12日,2853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见证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对正义的允诺。在全面依法治国之年,这份报告受到了更多关注,也承载着更高期待。

  法治,既是治国之重器,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刻度。在这份超过万言的报告里,就铭刻着一个国家走向良法善治的印记。去年,呼格吉勒与念斌是两个象征性人物,刘汉、刘维的审判则是标志性事件,前者进入报告,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的司法教训;后者受到聆听,因为它标志着司法公开的发展与成熟。

  纵观整个报告,司法改革取得的成绩最引人注目,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的决心最激荡人心。审判公开逐渐成为惯例,各级法院通过视频直播庭审8万次;巡回法庭破冰试水,在深圳、沈阳分别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重点项目改革稳步推进,无论是人财物省级统管的改革试点,还是对高级法院统计考核排名的果断取缔,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司法的相对独立性……正是在改革的扎实推进中,司法离公正越来越近,正义与群众越来越亲。

  我们常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就会引领社会公正;司法不公,就会对社会公正造成致命破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人民群众感受法治,不是通过凌空蹈虚的道德说教,也不是通过完美无缺的法律文本,而是根据每一个在身边发生的具体审判。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灵,为法治中国培养文化认同,就必须实现公正司法,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

  改革未有穷期,正义还在路上。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能不能在今年初显改革成效,堵住权力任意伸向司法的手?巡回法庭已经破冰,能不能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在一个权力容易滥用、社会矛盾多发、行为常常失范的转型社会,要用法治筑起牢固的堤坝,让洪水猛兽偃旗息鼓,让公平正义降临人间,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是必由之路,再难也要干,再险也要推。

  “司法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要敢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动自己的‘奶酪’,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这样的承诺如何兑现?我们拭目以待!


初审编辑:罗燕 二审编辑:李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