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辉煌60年】团结•奋斗•爱国•感恩

2015-09-20 15:13 来源:天山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这些日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向这不同寻常的60年致敬。媒体有系统的专题策划,专家有理性的文章分析,广大的老百姓更有着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记忆的各种细致感悟。

  我们正在迎来自治区成立60年。

  这些日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向这不同寻常的60年致敬。媒体有系统的专题策划,专家有理性的文章分析,广大的老百姓更有着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记忆的各种细致感悟。

  该怎样认识这60年?

  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生活在祖国大家庭怀抱里的新疆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始终昂扬向上、自强不息,在团结、奋斗中豪情满怀,在爱国、感恩中奋发图强,走上了一条发展进步、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

  “团结、奋斗、爱国、感恩”成为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精神支点,成为天山南北和谐稳定、续写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团结

  民族和睦,则万事无不兴;民族团结,则力量生其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张春贤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教育各族群众牢记一个道理:动乱遭殃,稳定安康;树立一个观念: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合则俱荣,分则俱损。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团结是福,分裂是祸。中华民族大家庭,什么时候团结和睦,什么时候就国运昌隆、人民幸福;什么时候分崩离析,什么时候就受人欺凌、民不聊生。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家和万事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犹如空气和阳光,一刻也离不开。在新疆,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的重要步伐。

  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发展;

  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许多多年积累的突出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凝聚了人心,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进一步巩固;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坚持用好“五把钥匙”,坚持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去极端化”不断深入推进,现代文化引领取得重要成效;

  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主题的交朋友、认亲戚、结对帮扶等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启动为期三年的20万干部住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

  一条条新举措、一项项新部署传递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融融暖意,酝酿着各民族和睦友爱、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新疆大地上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扎根戈壁高原、被誉为新时期“白求恩”的吴登云,先后收养不同民族的10个孤儿的阿尼帕•阿力马洪,“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把救人视为职业”的阿不力孜,十年如一日帮助维吾尔族兄弟脱贫致富的尤良英……

  多年来,一个个感人肺腑、感天动地的民族团结模范事迹,传遍天山南北,传向祖国各地。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工作做到细处,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近。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不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团结。

  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团结还有着一层重要涵义,即军民团结和兵地团结。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从阿尔泰山到苍茫天山,从帕米尔高原到喀喇昆仑山,绵延5600多公里、与8个国家接壤的曲折边境线,构成了新疆辖区内的祖国西北边防。

  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驻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始终与新疆各族群众心心相印,风雨同行,军民团结始终是边疆走向稳定、和谐、繁荣的主要保障。

  40年如一日坚持写爱民拥军日记的卡德尔•巴克,与南疆军区某师炮兵团42年结对帮扶的疏勒县巴仁乡十六村……

  在新疆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

  “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来自五湖四海的军垦战士、支边青年和新疆各族人民汇聚在一起,始终以维稳戍边、安边固疆为光荣使命,同心戮力、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融合发展,共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军民心连心,是军民关系的生动写照,也是兵地关系的生动写照,是新疆大地上各族儿女共同表达的永恒心声。历史一再证明,无论是新疆的稳定还是发展,都离不开亲如一家的民族和睦、坚如磐石的军民同心与和衷共济的兵地融合。

  团结是什么?团结就是力量。

  民族团结,推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军民团结,巩固着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

  兵地团结,丰富着维稳戍边的时代内涵。

  在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促进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兵地团结等工作的重点,不断凝聚促团结、反分裂的社会共识,就能让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

  (二)奋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适应艰苦的客观条件和复杂的社会斗争,历练锻铸出来的一种不辞艰辛、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

  奋斗同样是勤劳勇敢的新疆各族人民所秉承的优秀传统品质。

  自古以来,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各族儿女辛苦耕耘、奋力开拓,建设自己的家园,创造出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物质文化成果。

  推动历史的进步从来都不是轻松的,需要对传统与自我进行挑战和超越,需要变化、变革、创新,这些都要依托人的主体作用来完成。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现未来的美好蓝图,需要充分发挥各族群众的主体作用、焕发各族群众的无穷活力,需要新疆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需要新疆各族人民主动担当、舍我其谁,更需要新疆各族人民奋斗、奋斗、奋斗!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点亮了新疆各族人民心中的火炬,自治区党委高扬解放思想的旗帜,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努力激荡起各族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投身发展的热潮。

  从“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到坚持大力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树立新疆形象;从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到高扬奋斗、奋斗、奋斗的精神;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全心全意地干、争分夺秒地干、务求实效地干,到“我能行”;一个个奋斗的精神理念开启了一扇扇发展之窗,一个个奋斗的思想火花点燃了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

  新疆23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这个主体的积极性一经激发,便爆发出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

  因为奋斗,新疆多项指标增速跃居全国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历史性变化。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比2009年增长1.15倍,5年迈过5个千亿元大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有目共睹。

  因为奋斗,2010年6月提出定居兴牧水利工程,15天后项目开工;新疆掀起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效能风暴”,新疆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主题周”活动相继开展……

  因为奋斗,始终强调发挥主体作用,19个援疆省市所提供的支援发挥最大效应,与此同时也提高着新疆的自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取得的巨大变化,是新疆各族群众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扬奋斗精神的结果。新形势下,要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更需要大力弘扬奋斗的精神。

  要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怎样才能实现?就是要奋斗不已,发展自己,不断提高新疆综合实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清醒坚定,毫不动摇。

  要增强创新意识,开拓进取求突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互联互通的全新探索,需要突破藩篱,勇往直前。当前,新疆面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机遇,我们要把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向改革要发展的动力,向创新要发展的空间,在不断开拓进取中,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要强化优良作风,务求实干勇担当。面对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地干、科学地干、持续地干、创新地干、扎实地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过时。只要时刻保持那么一种勇往直前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信念,拥有那么一股勇毅笃行的魄力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我们就一定能打赢新时期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稳定的攻坚战。


初审编辑:鲁珊珊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