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准备的项目却意外被淘汰,他们没有放弃;海训场上攻克“老大难”,他们一鸣惊人。第41集团军某团二连着眼实战革新攻关——
落选的“果子”一样甜
■本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周钰淞 张继贤
扬眉吐气啥感觉?
看看第41集团军某团二连连长刘帅那张笑容灿烂的脸,你就知道了——在团里刚刚组织的革新成果展示会上,他们研制的“海上标图训练模拟器”,又一次受到上级点名表扬。
跟记者聊起这事,刘帅搓着手说:“幸福来得有点突然。”
苦干20天,换来的却是“伤心的结果”
这事,还得从去年春天说起。
该团启动年度革新计划,指标有限,竞争激烈,各连都铆足了劲。二连也不例外,连队党支部连夜召开“诸葛会”。
他们想到过去海上航渡训练时,不少官兵不适应海上作业颠簸摇摆,导致海上标图训练成绩起伏不定。因此,他们决定:把“海上标图训练模拟器”列为年度重点攻关的革新项目上报。
连长刘帅和几名训练骨干组成攻关小组,专门邀请了团保障处工程师作为技术顾问,加班加点准备。
苦干20天,一套详细的革新攻关计划出炉。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个精心准备的申报项目却意外被淘汰。团里评审组给出的意见是:项目太小、科技含量不高,在下一步评比中缺乏竞争力。
辛辛苦苦干了20天,没想到却是这个让人失望的结果。
海训场上,落选项目一鸣惊人
项目没有被批准立项,意味着得不到上级机关的支持和帮助。在很多人看来,放弃是明智的选择。
干不干?全连官兵心里很纠结。“基层搞革新,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训练问题。”连长刘帅认为,这个项目虽说小,但实用价值不小,能解决海上标图训练成绩起伏不定这个老大难问题。
“没有上级支持也要干!”刘帅最终说服连队党支部,迎难而上。接下来的日子,刘帅和几名训练骨干整天铆在训练场,陷入艰苦的攻关中。
失败了再试,推倒了重来。刘帅带着训练骨干反复试验,对积累的数据参数进行深度分析,想方设法联系院校专家,破解攻关难题。
3个月后,攻关项目初具规模,还差实地检验这道最后工序。
机会,说来就来——
海训场,上级对该团海上航渡训练进行初次考核,许多官兵由于不适应海上颠簸摇摆出现头昏、晕船,标图专业成绩很不理想。
对此,团里下令集全团之力提高海上标图专业成绩。
节骨眼上,刘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全连推广“海上标图训练模拟器”。没想,效果出奇好。
小试牛刀,一鸣惊人。团领导得知情况,当即在全团推广,全团海上标图专业成绩随之大幅提升。
二连官兵欢呼雀跃。连长刘帅带着攻关组不骄不躁,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
战场革新无大小,管用就是“宝”
二连革新有了圆满结局,这一经历引发了团党委的思考:“以大小论成败,只盯着奖牌搞革新,其实是名利作祟!”
基层搞革新,如果一味重大项目、轻小革新,势必陷入“大项目没搞出来,小项目又没有搞”的僵局。
为充分发挥官兵“第一线”实践者作用,让基层创新催生战斗力,该团双管齐下:废除诸如“定时限”“立军令状”等不科学做法;重新审定修改革新立项标准,让基层革新不再为立项所“困”。
战场革新无大小,管用就是“宝”。如今,一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在训练中确实管用的小革新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了提升战斗力的“助推器”。今年以来,在团机关支持下,官兵们先后研制出20余项小革新成果。其中,由修理连研制的“野战快速抢修工具组”已作为优秀项目被上级推广。
小革新走上训练大舞台,让团队战斗力建设“水涨船高”。五连研制的“步战车夜训瞄准仪”,改变了步战车夜间射击传统训练方法,提高了全团夜训实战化水平。
短评:基层创新,莫以大小论英雄
■柳 刚
在201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中国年仅14岁童敬懿的小发明令人眼前一亮,好评如潮。他发明的智能菜板,原理简单,内置了测力传感系统,可将食物重量反馈至电脑并计算出热量、蛋白质等营养指标。他创新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患糖尿病的爷爷计算每天的糖分摄入量。
由此观之,创新发明不一定都意味着高精尖,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军营里的基层创新,亦是同理,莫以大小论英雄,好不好在于能不能有效破解训战难题。
军营搞革新,不是为了争“彩头”,不是为了评奖,而是为了能实实在在提高战斗力。时下,有的基层单位因名利思想作祟,为了获奖,一味求新求高,似乎不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或是复杂的材料工艺,就感觉革新没“上层次”。结果,许多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说实话,与专业科研机构相比,基层部队条件有限,如果脱离客观资源基础盲目攀高,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俗话说:“革新无大小,管用是个宝。”这则新闻再一次提醒大家:基层创新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用简单实用的办法,去解决那些战斗力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知战胜者在卒伍。千万别小瞧基层官兵的这些“草根创造”,运用到实践中,产生的能量效应或许是“四两拨千斤”,对战斗力提升大有裨益。
(《解放军报》2016年04月1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