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公开·透明·创新——从党的十九大看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2017-10-22 08:54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如果要勾勒当今中国共产党的时代群像,十九大无疑是最好的落笔之处。

  (十九大·图文互动)(2)公开·透明·创新——从党的十九大看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10月21日,一名记者通过手机在十九大新闻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查询信息。新华社记者 赖向东 摄

  透明——世界更加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

  “十九大代表的选举过程当中,代表的名额是2300人,而之后公布的代表名单是2287人,最后我们看到确认代表资格有效的是2280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别?”

  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将这样的疑惑抛给中组部副部长齐玉。

  齐玉详细解释了十九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以及部分代表因出现违纪违法问题而被取消资格的始末。

  “我们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违规违纪问题实行‘零容忍’,确保整个代表选举工作风清气正。”

  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回避。这样的自信、坦诚,不仅体现在选举这样的敏感问题上,也体现在大会的信息发布、十九大报告译校工作等诸多方面。

  “受大会的委托,我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党的十九大有关情况。”十九大开幕前夕,大会新闻发言人庹震亮相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从会议日程到代表选举工作,从十九大报告的起草过程到党章修改工作,庹震主动回应中外媒体关切,把超过一半的提问机会留给了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境外记者。

  企业成立党组织,“是否会对企业正常运作有影响?”“对高级领导干部监管是否存在盲区”……在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杨晓渡直面记者抛来的敏感问题,坦率、自信的应对,让中外记者印象深刻。

  在大会召开前,负责外文版译校的外籍专家参加到翻译工作中,负责十九大报告10种外文版本中的英、法、俄、西、日、德、阿、葡、老挝9种语言版本译校工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首次邀请外籍专家参与党代会报告译校。

  “十九大邀请外籍人士参与报告的翻译和核校,是一种高度自信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毫无隐瞒、公开透明态度的体现!”参与中共十九大报告译校工作的阿拉伯文专家叶海亚说。

  (十九大·图文互动)(7)公开·透明·创新——从党的十九大看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10月16日,南苏丹广播集团记者阿汤加在北京新机场建设工地采访拍摄。采访新机场建设项目,是十九大新闻中心在大会开幕前组织的15条京津冀采访线路之一。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创新——向世界生动诠释中国发展成就

  在十九大召开前夕,北京新机场建设工地现场,迎来了60多名参加十九大报道的中外记者。一如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新机场建设的速度令外国记者赞不绝口。

  采访新机场建设项目,是十九大新闻中心在大会开幕前组织的15条京津冀采访线路之一。

  以北京新机场建设、北京中轴线、基层党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为主题的一系列参观采访活动,为外国记者了解中国奇迹背后的“密码”打开了一条通道。

  (十九大·图文互动)(8)公开·透明·创新——从党的十九大看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10月19日,一名肯尼亚记者在十九大新闻中心内设的图片服务室下载大会图片。十九大新闻中心紧贴报道需求,创新服务项目,更开放、更贴心,受到境内外媒体好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为了满足境外记者的个别采访需求,十九大首次启用境外记者采访申请系统,记者可以通过系统提交采访申请并在线查询受理情况。

  记者提出采访需求后,只要征得被采访对象同意,十九大新闻中心会马上安排采访。

  连日来,十九大新闻中心紧贴报道需求,创新服务项目,更开放、更贴心,受到境内外媒体好评。

  见微知著。周庆安认为,十九大新闻中心的整体服务已经成为境内外媒体认识中国社会发展,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

  开放源于自信,自信促进开放。十九大开放姿态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气度。


初审编辑:编辑值班 二审编辑:宋莉
<12
分享到:
./W0201710223283078635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