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深圳开展了第五次禁摩限电整治行动,全市范围内禁止电动三轮车通行;广州持续加大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的管理和执法力度,快递车也是治理对象之一;北京、上海等城市则在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在此过程中,快递物流企业的末端网点以及快递车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下,特大城市规范化管理与快递物流业传统运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显现。快递在大城市该怎么“安家”?如何拿到特大城市的“居住证”?记者进行了采访。
大城市快件越来越多,分拣投递遇到新难题
早晨5点半,从首都机场附近的顺义楼台村出发,前往位于顺义姚店的分拨中心取件;7点半,取件完毕,前往东城区集散点;9点,到达集散点,停车卸货,往电动三轮车上分拣包裹,开始派送;下午3点,派送结束,进入收件时段;晚上8点,启程前往顺义交件,单程40—50公里;晚上12点,回到楼台村休息。
这是北京优速东城六部网点负责人杨西秋和手下快递员一天的生活。“现在快件越来越多,但网点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却越来越不容易,快递员跑的路也越来越长。”杨西秋说。杨西秋的派送区域是东城,以前网点就在东城区的一个小院里。随着城市治理的加强,网点搬了3次家。第一次,从小院搬出来,搬到附近11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里。第二次,搬到了南边的马驹桥,但距离分拨中心近60公里,距离派送区域20多公里,交、取件实在不方便,杨西秋继续寻找地方。第三次,从马驹桥搬到了顺义楼台村,办公、客服、员工都在村子里。
快递除了要有网点,还要有集散点。杨西秋介绍,公司租下的集散点其实是东二环边上的一个停车场,露天无遮挡,“遇到下雨下雪,只能躲车里,等雨雪停了再分拣。”记者看到,这一停车场集中了3家快递企业:优速、快捷、圆通。而停车场铁栅栏对面,还有中通的集散地。
在深圳,快递企业遇到的是另一种新难题。随着第五次禁摩限电整治行动的开展,深圳快递员们只能用两轮电动车及微型货车送货。两轮电动车载货少、货物安全难保障。可即使是两轮电动车也面临着备案难的问题。“深圳将快递业划为特殊行业,对两轮电动车实行备案配额制,但目前的配额数量远小于需求,缺口较大。”某快递企业深圳地区负责人说。
两轮电动车载货少,微型货车送货在深圳可行吗?“微型货车分为燃油车和新能源电动车。在深圳,燃油车也实行配额制,牌照难拿。新能源车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可充电也是一大难题。”该企业负责人说。何况,对加盟制网点而言,将电动三轮车更换为汽车,购车及雇用司机都意味着成倍增加费用。
成本高、招工难,传统投递方式待创新
在特大城市,快递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快递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大城市业务量大,快递员的工资比其他城市要高一些,此前快递员都愿意到大城市干。但是,近两年,快递企业在特大城市招工越来越难。一家快递网点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员工工资虽然年年涨,但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16小时,“太辛苦,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年纪大的,很多新技术又学得慢,干不过来。”即使是采取直营模式的顺丰,招工难题也同样存在。一位顺丰快递员告诉记者,大城市的业务量居高不下,好几个业务员吃不消离职了。另外,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赚的多、花的也多,好多同行或者去了二线城市干快递,或者转行做了别的。
网点是快递企业的重要一环,其经营成本上涨也很快。杨西秋算了一笔账,在顺义的4间小房2间大房,及合租的香河库房,租金要8000元/月。东城区的停车场,共80平方米左右,每月租金7000元。老杨货较少,分担其中的1700元,快捷承担了1800元,剩下的由圆通承担。杨西秋手下有8个人,每名快递员每月得6500—7000元,还包吃、包住、包接送。这么算下来,大大小小的成本每个月要6.5万元左右。每派一件,他能从公司拿到的也就2—3块钱。“去年底开始,公司将北京城区的配送划分为一类,派件费比远郊区类每件多1元,虽然是杯水车薪,也算是给我们鼓励了。”杨西秋说。
圆通研究院研究员韩方方表示,特大城市发展理念与快递物流业传统运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正在显现。例如广州多次强调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深圳强调安全发展等,这些城市倡导的城市发展主基调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安全、交通等管理越来越严格。“无论是广州、深圳开展的禁摩限电整治行动,还是京沪疏解非核心功能,都在倒逼特大城市快递物流业运营模式创新转型。”韩方方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快递物流企业“二次创业”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集约化、智能化应成为城市物流快递的突破口
快递已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走回头路”。但与此同时,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规范化管理也是大势所趋。快递业该如何化解这些矛盾?随着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快递末端集约化服务”,让“集约化”“共同配送”等新词儿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多位专家认为,集约化、智能化应成为城市物流快递的突破口。
集约化,怎么做?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陆家嘴,写字楼众多,快递行业在这里探索出城市末端配送的新方式,提供了城市末端共同配送的样板。在这里,受物业服务企业委托,第三方共同配送平台承担起整栋写字楼的快递收派件服务和临时仓储服务。“以一栋40层高的写字楼为例,电梯能容纳20人,粗略估算,往返一趟需要消耗电费37.5元,一天能耗超过百万元。光不同品牌快递员电梯上上下下就是很大一笔消耗。” 上海一家共同配送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物业接受共同配送平台作为快递服务第三方供应商的初衷是降低管理成本。“能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快递员之前是写字楼物业管理的难点之一,从面对不同快递企业的多头管理变为面对一家企业的单一管理,效率更高。”
“建包工厂+站点”模式是更进一步的集约化。“建包工厂”即实现若干个加盟网点进出港件的集中化分拣操作,化解中心城区加盟网点操作场地的空间压力。“站点”是集揽件、代收、销售等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覆盖加盟网点业务经营区域,布局上更加贴近终端用户。“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典型代表就是菜鸟驿站。”韩方方告诉记者。
不过,“建包工厂+站点”的深入融合模式在实践中还面临不小的挑战。此前曾有地方试点各品牌共建第三方配送平台,加盟商态度积极,各品牌总部态度却不明确。“深入融合共建第三方,服务质量如何保证、品牌形象如何保持?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各品牌共建第三方配送才可能实施。”优速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刘福来说。
智能化投放路径也是业界公认的末端发展趋势。据估计,2017年通过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在城市地区投递总量的占比接近10%。但使用智能快件箱是否应该付费?如果付费,谁应该承担这笔费用?这两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定答案。由于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如今,只有分别背靠顺丰、中国邮政的丰巢、中邮速递易成为市场最大的两个“玩家”。今年1月,丰巢完成A轮融资,顺丰、韵达、中通全部跟投。与此同时,丰巢宣布研发了一款可以配合“无人机+智能配送车”的新八面智能快递柜。快递柜采用八面立体视觉设计,支持“刷脸”取件,可容纳超600个快递。住宅投递、智能快件箱投递和公共服务站投递等互为补充,有望加速形成末端投递新格局。记者 李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