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汪辜会谈”廿五年:感人细节折射人心所向

2018-04-28 15:25 来源:中国青年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关系趋于缓和。1987年7月,台湾方面解除“戒严”,随后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以此为发端,两岸探亲、旅游、经商逐渐增多,两岸经贸关系迅速扩大,两岸关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1992“九二共识”更从原则上排除了事务商谈的主要障碍,为“汪辜会谈”的顺利举行铺平了道路。

  先看一张菜单: 

   

  这是25年前,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宴请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的菜单。

  这份菜单十分“别致”——中间文字部分是四个字的“菜名”,上方可见主宾信息,下方有日期落款“27-4-1993”,左右两侧有许多宾客的签名。 

  且听档案君讲述这张菜单背后的故事。 

  天下大势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关系趋于缓和。1987年7月,台湾方面解除“戒严”,随后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以此为发端,两岸探亲、旅游、经商逐渐增多,两岸经贸关系迅速扩大,两岸关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1992“九二共识”更从原则上排除了事务商谈的主要障碍,为“汪辜会谈”的顺利举行铺平了道路。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大陆有关方面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 

   

  1993年4月27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汪辜会谈”首次会议 

  27日晚,会谈后的汪道涵、辜振甫等两会商谈代表相聚晚宴,其乐融融,遂有了上面这张菜单。 

  人心思归 

  说起菜单上的九道菜,真是个个好口彩—— 

  情同手足(乳猪与膳片) 

  龙族一脉(乳酪龙虾) 

  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 

  喜庆团圆(董宫鲍翅) 

  万寿无疆(宫燕炖双皮奶) 

  三元及第(海鲜鱼圆汤) 

  兄弟之谊(木瓜素菜) 

  燕语华堂(荷叶饭) 

  前程似锦(水果拼盘) 

  下面,让档案君尝试将这九个菜名串联到一起,来个“Freestyle”吧: 

  两岸“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共鸣“琵琶琴瑟”谁都不要见外。 

  乐见“喜庆团圆”,历史浩浩汤汤,千年文明东方智慧中华“万寿无疆”。 

  面对历史考验,答好民族答卷。你我同胞“兄弟之谊”考个“三元及第”。 

  今宵“燕语华堂”,两岸一家情长。未来光明“前程似锦”使命共同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27日这份晚宴菜单,并非出自大陆方面或台湾方面的“安排”。设计这份菜单的,是一位海外华人——新加坡董宫酒家的许德全先生。 

  作为海外华人,许德全不仅在菜品上为这次历史性会面尽心竭力,连菜单都要表达中华儿女手足之情。为此,他为菜品取了优美而寓意深远的名字,更花了三天时间,亲自用毛笔手书60张菜单——参加宴会的海峡两岸60位宾客每人一张。 

   

  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夫妇在新加坡董宫宴请辜振甫夫妇 

  闻弦歌而知雅意。汪、辜两位先生当晚宾客无不为许先生的匠心而感动叫好。汪道涵还在菜单上写道:佳肴佳会,手足之情。辜振甫则在同一张菜单上回应:但知春意发,谁知岁寒心。 

  后来,有人提议大家在菜单上相互签名留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常务副会长唐树备、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等24人分别在25张菜单上签名留念——多出来的一份是赠给许德全先生的。 

  邱进益风趣地说:“今晚我们草签了第一份文件。”现场笑声一片,其乐融融。 

  看,已在异国他乡安居乐业的海外华人,也在盼望着祖国统一。 

  两岸一家 

  让我们把时间从晚宴稍微向前推移一点。 

  4月27日上午10时6分,汪、辜两位先生并肩步入会议室,因为在会议室外见面时已经握过手,所以二老本拟直接在谈判桌前落座开始会谈,但记者们希望二老可以再握次手。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向汪道涵转达了记者们的意思。汪道涵就高兴地站起来将手伸向对面的辜振甫。二老相视而笑,又隔着桌子握起手来。 

  众多中外媒体的闪光灯与录影灯频频闪烁。媒体记者们沸腾了,禁不住请求二老“再握一次!”“再来一次!” 

  两位亲和的老人欣然满足记者们的要求。面向不同的方向,握了四次手——四次!为了这次握手,两岸等了40多年。现场许多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次会谈首次把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纳入两岸商谈的内容,不仅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还从各自采取措施鼓励与保护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角度集中讨论了“台商在大陆投资权益及相关问题”,又确定了包括“加强能源、资源之开发与交流”等继续商谈的议题,而且首次将“双方同意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这一原则写进《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中。 

  “汪辜会谈”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四份协议文件等成果。两岸关系也由此向前跨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所签协议资料图 

  同根同源 

  让我们再把时间从正式会谈稍微向前推移一点。 

  27日上午9时55分,汪道涵和辜振甫分别提前到达海皇大厦。会谈正式开始之前,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海皇大厦26层的一个休息室第一次见面。 

  汪辜二老会谈前并不认识。会谈前一周,汪道涵托人带信给辜振甫,信中说“没想到两人都喜欢京剧演员李宝春”,并附上了一张李宝春演出《打金砖》的照片,注明“他旁边站的人就是我”。辜振甫看信后大笑,说汪道涵“很幽默”。 

  在休息室里,两位酷爱京剧的老人轻松地聊起天儿来。汪道涵嗜书,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辜振甫早年与梅兰芳先生很熟,在台时还时常客串登场。可以说,“汪辜会谈”的第一个话题是——中国国粹,京剧。同根同源的中华儿女,同受中华文化滋养,心底自有亘古不变的默契。 

  两岸盼圆梦 

  第一次“汪辜会谈”取得巨大成功后,1998年10月,应海协会邀请,辜振甫率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北京,与汪道涵会长在上海举行了“汪辜会晤”,并达成了“四项共识”,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先河。 

   

  1998年10月14日,汪道涵与辜振甫在上海会晤 

   

  辜振甫(前左二)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新华社 

   

  辜振甫先生访问北京时,时任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将一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愁”的条幅送给了辜先生 

  不过,这是汪辜二老的最后一次面谈。2005年初,辜振甫先生在台北病逝,汪道涵电唁“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2005年年末,带着未能踏上台湾宝岛的遗憾,汪道涵先生也与世长辞。“汪辜会谈”的成功经验与精神内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把两岸协商谈判、对话沟通建立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之上,是确保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础和保证。“汪辜会谈”及此后历次两岸两会谈判对这一原则的执着坚持,正是它的宝贵之处,有助于避免两岸谈判协商被引入歧途。同时,会谈作为两岸以受权的民间团体商谈解决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问题的一个创新,为两岸找到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开展接触商谈的新途径。 

  “汪辜会谈”的举行和协议的签署,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心声。前人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两岸交流融合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 

  (作者:档案君) 

  本文档案资料引自范丽青《汪辜会谈》、肖杨《廿载沧桑砥砺始有成 两岸携手共筑中国梦——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及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央档案馆、《人民政协报》、中国台湾网、中新网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李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