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网媒记者深入东寨港探秘红树林 生态多样物种丰富令人称奇

2018-06-12 12:27 来源:南海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6月11日上午,参加“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海南行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各属地重点新闻网站、新媒体记者一行来到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如画美景中深入了解这片中国连片面积最大、保育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红树林的保护之路。

  绿树蓝天,碧波荡漾,有朋自远方来,轻风拂过,水中的红树仿佛都招起了手。6月11日上午,参加“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海南行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各属地重点新闻网站、新媒体记者一行来到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如画美景中深入了解这片中国连片面积最大、保育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红树林的保护之路。

   参加“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海南行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在海口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南海网记者刘洋 摄 

  红树林筑起海上绿色长城 东寨港成资源宝库动物天堂

  2018年第4号台风“艾云尼”才刚走没几天,东寨港却丝毫没有被狂风暴雨“虐”过的模样。

  那可不?东寨港蜿蜒的水道上那一片片红树林,可是防风消浪、护岸护堤的“能手”,连2014年侵袭海南的17级超强台风“威马逊”也未能伤及红树林后方的土坝。而且它还有调节气候的本领,也是群鸟游鱼等多种生物栖息的家园。

  “东寨港原先是片陆地,明朝万历年间这里发生了一场7.5级的大地震,72个村庄沉没,大量海水倒灌,形成了现在的东寨港港湾,港湾淤积的大量泥沙和滩涂为红树林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东寨港红树林博物馆内,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规划科科员冯尔辉将东寨港的来历和红树林的故事向各位记者编辑娓娓道来。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成立,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地处海口市与文昌市交界,是中国成立最早、连片面积最大、保育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红树林保护区。这里红树植物的种类占中国原分布红树植物种类的97%,多达19科36种。红树林里还栖息着214种鸟类、115种软体动物、119种鱼类、70多种虾蟹。这也无怪乎东寨港被称之为资源的宝库、鸟类的天堂、鱼虾的乐园。

  “到了东寨港,就能看遍中国红树林。”冯尔辉说。

   记者在海口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南海网记者刘洋 摄 

  “四落四起”红树林终获新生

  “红树林竟然还是绿色的,不是红色的啊,今天可算是长了见识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朱立雅说。

  乘船驶向红树林更深处,清波之上一片郁郁葱葱,船行水中,波声惊起飞鸟,美景惊艳众人。

  若不是世世代代的“土著”居民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不辞辛劳的守护,红树林哪会是如今清丽的模样?

  “早在清朝的时候,就有居民知道红树林的好,知道要保护红树林了。”冯尔辉说,东寨港周边曾发现过好几块清代的石碑,都刻着保护红树林的官府禁令和乡规民约。

  今年62岁的前保护区保育员王式军给各位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非林业专家的他靠着经验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成功地在东寨港繁育了濒临灭绝的红榄李。而他在退休后依然不离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也令记者们感动。

  王式军是海口市演丰镇人,家住曲口,打小就生长在红树林边上。1980年东寨港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刚从部队退伍的他就到这工作了,一干就是36年。无论是1970年代三江围海造田砍去万亩红树林,还是1980、90年代海水养殖破坏了红树林的生态链,抑或是新千年伊始,咸水鸭养殖和养猪场排污使得红树林的生长环境雪上加霜……对于东寨港湿地近四十年来的起起落落,王式军可谓是了如指掌。

    工作人员冯尔辉向记者介绍红树林。南海网记者刘洋 摄 

  “因为红树林底下是咸水,造的田盐碱性大,那时候哪有什么海水稻,根本种不出庄稼,后来又改种椰子,收益也不怎么样,再后来又改成养鱼养虾。”王式军回忆他刚到保护区当保育员时,主要的工作就是弥补当时围海造田给红树林带来的伤害。

  “当时红树林被破坏得十分严重,经我们摸查发现就剩下14个科18个种,就只有塔市附近那片保存完好。”王式军说,当时他们一个小组15个人,都是年轻人,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要采种、种树,补植红树林。脚被滩涂里的断枝扎破已成了家常便饭,就这样,他们没完没了地种了十多年。后来村民大规模养殖咸水鸭时,王式军又要和同事走村串户地做宣传教育,劝导村民搬迁养鸭场,爱护红树林。

  所幸在每一次“发展”和“保护”的抗争中,最后“保护”都占了上风。

  网媒记者采访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南海网记者刘洋 摄 

  1997年8月,原琼山县政府开展海水养殖专项整治活动,提出“谁挖塘、谁填塘,谁毁树、谁种树”,暂时遏制了红树林被毁的情况。截至1998年10月底,共填塘118口,面积约700亩。

  2012年5月,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起诉当时保护区内的养鸭大户,要求拆除非法养殖生产设施并赔偿。该案在当年8月以保护区管理局胜诉告终,成为海南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

  2013年,污染红树林的养猪场被勒令搬走或关停。海口市政府启动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拆除了保护区周边的违建,取缔非法采石场,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消除附近片区生活污水对东寨港湿地的污染,还投入重金退塘还林,完成填塘总面积2355亩。

  2014年,保护区管理局在海口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在保护区长达65公里的海岸线实施保护区边界落界立碑立桩,保护边界的完整性。

  网媒记者采访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南海网记者刘洋 摄 

  网媒记者点赞全员共护湿地

  “这么多年来,我最欣慰的就是到现在东寨港保护区没有一寸土地被侵占。”王式军说。

  在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和媒体的广泛宣传下,保护红树林的意识日渐深入人心。

  “我小时候可是村里抓鱼虾、掏鸟蛋的一把好手。现在说起这个还是有点惭愧。”今年75岁的当地村民黄宏远说,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当时村里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如现在这么强,有时为了抓鱼抓虾,砍了不少红树。但后来随着爱护湿地、保护红树林的观念渐渐普及,不少渔民都自觉放弃了近海捕鱼、养殖鱼虾等会给红树林生长环境带来伤害的营生。

  记者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南海网记者刘洋 摄 

  “像我,就不当渔民啦,这几年在村里当水电工,生活也过得去。”黄宏远说。

  这些年来,保护区周边像黄宏远这样的居民越来越多,破坏红树林的情况越来越少,红树林面积稳中有升。每逢周末,志愿者们会到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内开展湿地污染调查、环保宣传、环境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保护区内还建起了红树林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了解红树林的科普园地。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图为栖息在保护区内的小螃蟹。南海网记者刘洋 摄 

  “不管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还是当地居民,他们都为保护红树林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朱立雅:“还是那一句老话,要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守护好这一片绿。”

  “可以看得出这些年来海南省、海口市政府的确为保护红树林投入很多。”新华网记者陈杰说,红树林的美景让他觉得仅半天的行程实在是令人意犹未尽,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在东寨港住上几天,深入了解这片神奇的“海上森林”。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6月11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周静泊)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李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