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翻动扶摇羊角”

2018-11-21 15:5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市场化程度最高、开放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湖南是广东的后花园,湘西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既是中央送给湖南改革开放40周年的豪华礼包,又向世界明确传递了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微信图片_20181120141906

  作者:宾语

  时令已是初冬,三湘大地却是生机盎然,漫江碧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会同21个部委上周印发了《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标志着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正式获批。

  《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按照产业承接方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深化开放合作,着力建设承接平台,着力提升承接能力,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开放体系完善、区域协同联动、行政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明显的承接产业新格局,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标志着湘南三市——衡阳、郴州、永州进入开放发展新纪元。

  7年后,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迎来“升级版”。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调研时,为湖南发展点题: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5年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成为湖南发挥“过渡带”优势集聚资源要素、发挥“结合部”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平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市场化程度最高、开放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湖南是广东的后花园,湘西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既是中央送给湖南改革开放40周年的豪华礼包,又向世界明确传递了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示范区”正式获批,是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又一大实质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视察时,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科学阐述了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为湖南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

  2014年10月,在湖南省郴州市召开的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上,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提出创新创业“135”工程战略构想——即通过三年的努力在湖南全省建设100个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建成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创新创业企业。

  随着“135”工程的稳步快速推进,创新创业园已成为园区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集群招商,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使产业聚集区的集群效应、集聚效应得到充分放大和提升,创新创业“135”工程让有限的资源在三湘大地发挥了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提出要紧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和国家实施“三大战略”等重大机遇,发挥“过渡带”优势集聚资源要素,发挥“结合部”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湖南通过深入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助力开放崛起,推动“湘品出湘”、“湘企出境”、“万商入湘”,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把“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稳步、扎实地向前推动。

  在这个基础上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更好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为东部地区腾出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自身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有利于提高供给质量,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示范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拓展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迂回空间,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为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示范;有利于探索符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节能环保标准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新路径,建立和完善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流域上中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引领带动中西部同类地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示范区”正式获批,标志着湖南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受中美经贸摩擦、要素成本、资源环境约束等多方因素影响,正在寻求新的产业承接地。加工贸易产业正处于是向东南亚等低要素成本地区转移,还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十字路口。“示范区”正式获批,可谓适逢其时,恰到好处。

  今年3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肯定了“湖南毗邻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这些年改革开放不停步、持续进,成效显著。”“这些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加速聚集,为中部崛起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希望湖南带好头,走在我国中部和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前列”。6月11日至12日,李克强总理在湖南考察时明确要求湖南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核心,全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实体经济两篇文章,争当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建设“示范区”,就是针对当前形势,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湘南湘西地区与珠三角、东盟地区交通便利、商贸活跃、人文交流密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吸引力、承接力,探索更多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新路径和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成果,为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开辟新路。

  建设“示范区”,可以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农民工输出地转移,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企业主返乡创业,可以极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并有效缓解“民工潮”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带动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

  “示范区”正式获批,标志着鲲鹏展翅的湘南湘西已经“翻动扶摇羊角”

  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陆龟蒙曾写过一首《雁》诗:“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衡阳又被称为“雁城”,素有“寰中佳丽”之美誉。

  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衡阳坚持“开放带动、基础先行、兴工强农、创新发展”的总战略,围绕打造“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家园”的总目标,攻坚克难,积极面对新常态,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也正是基于此,在湘南地区三个城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中,“雁城”成了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湘南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自2011年国家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在“雁城”的带领下,衡阳、郴州、永州三雁高飞,承接规模、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效应。

  毗邻湘南的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

  《总体方案》显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3234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1万亿元,分别占湖南省的57.2%、47.1%和31.7%。

  “示范区”地处我国中西部与东部沿海交汇的前沿地带,位于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结合区域,近年来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区位交通便利。

  “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 64.24%,现有国家森林公园36个,国家湿地公园38个;拥有各种矿藏 140 余种,其中钨、铋、锡、萤石等保有储量居世界或全国前列,微晶石墨储量占世界的 70%,白银年产量占全国的 40%;水能资源充沛,有湘江、沅江等多条水道,属于全国重点水电基地的主体地带,其中郴州东江湖是联合国国际小水电综合性基地和华南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资源生态优越。

  湘南地区的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矿产品深加工和新能源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湘西地区的一般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中药材)等产业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示范区范围内已建成省级以上园区 66家,占湖南园区总数的50%,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家,产业基础良好。

  “示范区”设立并封关运行了衡阳、郴州两家综合保税区,拥有若干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国际快件中心、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等功能性平台;先后获批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湘南进出口食品(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国家级平台,开放平台健全。

  “示范区”适龄劳动人口近2200万,是湖南省劳动力输出的重点区域,每年农村转移就业人口超过70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南下务工潮培育了大批湘籍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在新一轮返乡创业热潮中,促成了一大批湘南湘西籍客商回乡创业项目,人力资源丰富。

  这些优势,形成了产业承接的雄厚基础和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的根本保障。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产业承接重点,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区内产业科学布局、有序承接和错位发展,促进与周边地区良性竞争、互利共赢,形成发展合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不断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探索建立示范区与转出地无缝对接的合作机制,加强产业转移政策与精准扶贫政策对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致富门路,“示范区”就一定能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成为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

  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20年,示范区初步探索出一批科学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5年,示范区基本建成,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示范区全面建成,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3个阶段性目标,一定会成为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精彩篇章,精彩中国,精彩世界……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李颖
分享到:
./W020181121576072815039.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