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用“共享经济”助力建设“制造强国”

2019-04-18 18:47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就要求对我国的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推动其向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并探索一切可能有益于转型升级的先进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方兴未艾,这些技术能够为传统制造业赋能,而共享经济则能触及制造业部分环节“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减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就要求对我国的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推动其向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并探索一切可能有益于转型升级的先进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方兴未艾,这些技术能够为传统制造业赋能,而共享经济则能触及制造业部分环节“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减负。

  制造业的整个生产服务链条是一个体系,通常包括设计研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生产制造、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其中,不少环节都可以通过“共享经济”的模式实现赋能。

  一是原料采购环节的共享。制造业的原料采购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原料仅指最终工业制成品的物理构成,这种原料无法共享,但广义的原料还包括在制造过程中起加工等作用的诸多机器设备。这些机器通常单体价值高,社会整体使用需求量大但个体并非每日无间断使用。例如叉车,其在物流系统中作用显著,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等各个场景。但有的企业存在季节性、阶段性或短期生产量大而需增加叉车的情况,如果购买叉车,需要承担采购、维护、能耗、人工等多种隐性和显性成本。此时,可以设想在特定范围的场景内,如同一个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不必都购买叉车,而是酌情采用共享叉车,就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成本“减负”。因此,制造机器设备有推广“共享”的潜力。

  二是仓储运输环节的共享。仓储及运输是制造业链条的重要环节。自建仓储和运输都要负担极高的成本,二者都要定期投入不菲的人力和物力。其中,自建仓储需要土地,除了经济成本,还需要政府的批准。同时,还需要保持较低的空仓率,这就要衔接好企业的采购、制造、批发零售各环节,极大限制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运输则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需要建立配套完整的司机、维修人员队伍,面临资产不断耗损的客观现实,更要担负交通事故等难以避免的经验风险。因此,如果把仓储运输环节剥离“自建”的轨道,部分企业将已有且成熟的仓储运输体系共享给其他企业,是获取额外收益、降低制造业社会整体成本的有益尝试。

  三是制造环节的共享。生产制造是制造业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生产制造环节不再是每个制造企业必备的环节。制造产能同样可以“共享”。需要注意的是,制造环节的共享与专门经营制造环节二者不能打等号。例如,富士康是典型的代工工厂,承接了苹果、魅族、部分小米手机的制造环节。但富士康本身不是一家手机企业,不卖手机。因此,代工模式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确实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但不是典型的制造环节共享。假如富士康自己生产销售自有品牌的手机,在淡季主动用自己的生产线帮助苹果、小米等生产手机,则它就是一家共享工厂。

  四是批发零售等环节的共享(服务平台的共享)。传统上,制造业企业完成了设计、制造等环节,仍需批发、零售等“临门一脚”。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服务型制造。不少实力强劲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行销队伍,形成了稳固的服务渠道,即服务平台。这些耗费企业巨大精力和金钱建立的服务平台,完全可以用来服务与主体企业业务无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特别是可以帮助不少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度过最艰难的“草创期”。

  我国制造业产能领域的“共享”已经初具规模,未来仍有极大潜力。但并非制造业的所有环节都适宜“共享”,设计研发、狭义的原料采购和订单处理三个环节都是偏向于“一次性”。现阶段,制造业可以“共享”的环节主要集中于部分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制造、批发和零售等环节,且已经有成功的实例佐证。

  此外,制造业和“共享经济”的融合并不一定需要中介,但“点对点”的方式并不能保证融合的效果,影响融合效果的关键是供给和需求对接的一致性、迅捷性。为了使供需的对接更为优化,职业化、专门性的平台必然出现。因此,高效、专业的互联网平台将会是制造业与“共享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夙)


初审编辑:张铭芳 二审编辑:张铭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