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核电技术:不担心“卡脖子” 要关注“卡脑子”

2019-06-27 09:54 来源:科技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6月25日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有关我国核电“卡脖子”技术问题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先进三代核电设计、建设、装备制造、运行维护全产业链自主能力,“卡脖子”技术基本没有了;下一步更需关注的是“卡脑子”问题,即进入“无人区”,原创、研发全新堆型,特别是相关基础研究和标准形成的问题。他是在“国之光荣,绿动未来”国家电投核能科技成果发布会上作此番表述的。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6月25日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有关我国核电“卡脖子”技术问题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先进三代核电设计、建设、装备制造、运行维护全产业链自主能力,“卡脖子”技术基本没有了;下一步更需关注的是“卡脑子”问题,即进入“无人区”,原创、研发全新堆型,特别是相关基础研究和标准形成的问题。他是在“国之光荣,绿动未来”国家电投核能科技成果发布会上作此番表述的。

  郑明光回忆,在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三代核电AP1000之初,国家就明确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本方针,顶层设计思路是引进之后保证不落后,每项技术都掌握、吃透,关键设备研制具备自主化能力。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带动下,这些目标都已经实现:三门、海阳两个自主化依托项目建成投产,运行指标十分优异;三代核电自主品牌“国和一号”(CAP1400)完成设计,具备开工条件,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

  他解释,剩下的10%也不是我们自己做不了,而是采用进口产品更划算,或质量更好。

 

  郑明光强调,现有核电堆型的设计、建设、制造技术我们都已经掌握,但是换一全新堆型,就进入了“无人区”,我们的基础研究还不够,形成标准的能力也不足。未来要掌握多种堆型,探索5个以上到10个、预研3到4个、研制1到2个堆型,才能保证服务能力。

  本次发布会集中发布了8项由上海核工院牵头、产学研用协同自主研发的最新核能创新成果,包括:国产关键核级设备与核级材料、SAF高性能燃料、设计质量平台、非能动核电厂多专业综合验证平台、核电厂设备及管道疲劳监测系统、核盾集成安保管理平台、SPACal RM风险监测器和智慧建筑设计系统等。


初审编辑:赵嘉伟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