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边疆党旗红】赫哲族“莫日根”尤明国:兴边致富 重现家园美景

2019-09-21 15:24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8月6日,黑龙江下游南岸、同江市东北部140公里处的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连日大雨后江水猛涨。八岔村198户502人,不分老幼轮流上坝,日夜巡护着这片家园。

  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何川 摄) 

  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何川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 袁育堃)8月6日,黑龙江下游南岸、同江市东北部140公里处的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连日大雨后江水猛涨。八岔村198户502人,不分老幼轮流上坝,日夜巡护着这片家园。

  一脸疲惫,半头白发,50多岁的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刚从堤坝上下来,风风火火走进村委会办公室说:“现在情况很紧急,只能让你们配合我的工作了,因为洪峰随时都要来。”

  这是被称作赫哲族人“莫日根”(英雄)的尤明国,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会议现场。(何川 摄) 

  会议现场(何川 摄) 

  昔日辉煌:船儿满江鱼满仓

  八岔村地处同江市东北部黑龙江南岸,距同江市区140公里,是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赫哲族最早建乡的地方。“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这首上世纪六十年代闻名四海的民歌,就是当年赫哲渔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尤明国开完防汛工作会议间隙,给记者讲起了八岔村昔日的辉煌。

  上世纪60年代,尤明国出生在八岔村一个普通赫哲族家庭。尤明国说:“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家里的鱼就像苞米一样一层一层堆起来,饿了就拿一条鱼出来刨些鱼花吃。

  赫哲族鱼皮衣(何川 摄) 

  赫哲族鱼皮衣(何川 摄) 

  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江水污染和过度捕捞,当地鱼类资源逐年减少,歌词中所唱的“船儿满载鱼满仓”的景象已经不见,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一度陷入靠政府救济度日的境地。

  也就在这个时候,在同江市经商的尤明国当选了八岔村委会主任。尤明国告诉记者:“我毕业后也当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后来下海经商。在村里人看来,我还算比较靠谱。1998年3月的一天,从老家来了几位老人,希望我回去参加村主任选举,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看到从前衣食不愁的乡亲现在到了靠救济生活的地步,不回去就说不过去了,我只能关了商店回村里。”

  弃船上岸:兴边致富学农人

  “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弃船上岸搞转产。”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尤明国话刚讲完,村里就炸开了锅。渔民变农民,放弃赫哲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渔猎生产生活方式,大多人都不敢想,也不赞成:“我们从来没种过地,怎么种?能种好么?”

  最开始,尤明国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多次到上海、山东等农业发展快的乡村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发展思路和成功经验,在带头干的党员中定下了“弃船上岸搞转产、以养代捕蓄资源、民族旅游拓财源、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四本经”的思路。

  尤明国带着村里的几个党员上了八岔岛开荒种地。“我们向乡里的农技人员学习,向邻村的汉族群众学习,当年便小获丰收,开荒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500元增加到了2000多元。”

  八岔村现状(何川 摄) 

  八岔村现状(何川 摄) 

  此后,八岔村有60多户村民先后走下捕鱼船到岛上开荒种地。3年时间,便在八岔岛上建起一个3万亩的赫哲族转产基地,种植大豆、玉米及芸豆等经济作物,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

  直到今天,尤明国回忆起那段时间仍然很动情:“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当年抓赫哲族转产时的艰难,那是我们八岔赫哲人的一个历史性的大转折。”

  逆境重生:赫哲人家重现鱼满仓

  转产种植业的成功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但转产只是八岔这个小渔村“涅槃重生”的开端。2013年8月,一场洪灾将整个村庄淹没了,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尤明国说:“当时水漫进村里,只露出房顶和树尖,看上去就像是一片稻田。这场灾难是对全村人的考验,反而激起了大家的斗志,每一个赫哲人都想像‘莫日根’一样,用生命保卫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

  黑龙江边的玉米被淹没(何川 摄) 

  黑龙江边的玉米被淹没(何川 摄) 

  洪水过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八岔村民团结一心重建家园:占地600平方米文化中心大楼拔地而起;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路灯;农家书屋、休闲广场,民族舞蹈队、篮球队也纷纷亮相。

  重建家园的同时,恢复生产也在进行。

  前些年,尤明国带领村民依托“四泡一河”及大面积草原发展了养殖业。尤明国说:“王清贵、董建勋等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重新养起了梅花鹿、肉牛、鱼、蟹等,仅董建勋一户的水产养殖年收入就超过60万元。”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百姓增收致富步伐,此时的尤明国又把方向转移到了民族旅游业上。

  “赫哲族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着先古文明,这些‘传家宝’不能在我们手上丢了,要叫响赫哲族这块招牌,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族,来体验赫家人的生活。”尤明国说,“大家一致决定充分利用好民族、边境和湿地的优势,鼓励群众创办农家乐、制作鱼皮鱼骨手工艺品,通过发展旅游增收致富。”

  致富带头人尤明芬(何川 摄) 

  致富带头人尤明芬(何川 摄) 

  党员尤明芬是八岔村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人,弥补了赫哲体验游中“住在赫家”的空白。

  说起这门生意,尤明芬还有些不好意思。尤明芬说:“我们从没搞过旅游接待,啥都不懂。虽然有村党支部支持,但开始我也是硬着头皮做的,没想到还真做成了。住在我家的客人,可以上船体验赫哲人捕鱼的生活场景,还可以尝我们自己做的农家菜。一开始我们都不好意思收钱,没做过这种生意啊。”

  朴实好客的赫哲人,用真情换来了“金字招牌”。村民们从中看到收益,也都争先恐后地开起农家乐,使家庭旅馆发展到34家,能够日接待游客400多人。又有5户人家开办了渔家乐餐饮饭店,能够日接待游客300多人,赫哲人真真正正从旅游业中尝到了甜头。尤明国看到了旅游产业中存在的商机,又引导王海珠、董菊红等艺人又创办了“赫金虐”和“赫哲姑娘”鱼皮手工艺合作社,培训工艺匠人50多名,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刘蕾向全国观众展示的鱼皮挂件就出自八岔村的海珠合作社。

  近年来八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201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1840元。“船儿满江鱼满舱”的情景,在八岔村又重现了。

  在这期间,尤明国也成长为一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人民满意公务员。黑龙江省同江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名赫哲族党员,村民公认的“莫日根”,尤明国通过充分利用“兴边富民”政策和“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传送到了赫哲族人民群众中间。

  采访一结束,来不及告别,尤明国匆匆忙忙走出村子,又投入到防汛抗洪工作中……


初审编辑:王丽雪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