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高铁追梦人(我和我的祖国)

2019-10-23 10:2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8年3月5日,我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通道”上,讲述我和中国高铁的故事。那一刻,我的思绪回到我在青岛的第二个家——中车四方公司。这是一家造火车的老厂,也是我的祖辈、父辈奉献一生心血的地方。为国家造最好的车,我们三代人的初心和梦想从未改变。

  2018年3月5日,我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通道”上,讲述我和中国高铁的故事。那一刻,我的思绪回到我在青岛的第二个家——中车四方公司。这是一家造火车的老厂,也是我的祖辈、父辈奉献一生心血的地方。为国家造最好的车,我们三代人的初心和梦想从未改变。

  2006年,高速动车组进入了生产制造的关键阶段,转向架的装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向架是高速列车的腿和脚,不仅承载着列车的整车重量,更关系着所有旅客的生命安全。单位领导对我说:“小郭,你是最年轻的首席制造师,敢不敢挑起这个担子?”那时,转向架装配的关键技术在国内还属空白,攻关难度可想而知。但使命必达,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两个月里,全厂都知道有一群“着了魔”的人,泡在工厂不着家、通宵达旦搞试验。为了摸清所有的数据,我们做了1000多次装配论证试验,工作笔记约10万字,查阅的资料堆起来有两米多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用了54天,终于攻克了难题。

  2014年,“复兴号”动车组的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我和团队又一次接下了打造精品转向架的重任。一台转向架有上千个零部件、上万个装配尺寸数据,装配精度更要以微米来计算。成千上万次的精密装配,换来的是高品质的产品。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为了掌握转向架的运行数据,我们多次跟随试验列车奔赴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我们忘不了沙漠里被热浪烘烤的晕眩,也经历过零下40摄氏度寒风刺骨的痛楚。我们克服困难完成了线路试验,拿到了丰富、翔实的试验数据。这些数据,让我们充满自豪,让我们坚定信念,让我们无怨无悔,让我们世界领先!

  伟大复兴中国梦,大国重器当先锋。15年历经风雨,从跟随到领跑,中国高铁串联起祖国的大江大海,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我最自豪的身份,是中国高铁工人!最光荣的使命,是勇于创新、产业报国!现在,我们正向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发起冲击。在轨道延伸的地方,我们将亮起“中国品牌”,刷新“中国速度”,用双手书写更加精彩的奋斗篇章。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大国重器”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摘登,作者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初审编辑:范金鑫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