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央企业全力复工复产,稳定全球产业链、畅通国际供应链,保障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平稳有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更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
综合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消息,央企是“走出去”的主力军,既连着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也是大量海外工程的承建者。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底,央企境外机构11028户,分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总额达到7.6万亿元。
中国电子集团旗下深科技是金士顿、希捷、西部数据等国际巨头的重要供应商,还为国家存储器项目提供国产化替代芯片封测业务,一旦停产将会对全球行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深科技在春节期间不间断生产,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自行派车到供应商库房直接取货,解决缺料问题。近期复工后,对一些间接岗位进行资源整合,对线外岗位进行升级技术培训,员工奋战在生产一线,咬紧牙关保障产能。最大限度保证全球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2月1日,中国铁建施工的莫斯科地铁西南线项目克服严寒等不利条件,按时完成首台盾构机“达利亚”号始发,开启了该项目隧道掘进首旅; 2月10日,中国铁建重工出口土耳其的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出厂、按时交付,即将开展隧道工程施工,向国外客户传递了中国企业抗疫同时,践诺履约的决心和实力。
中国铁物所属中老铁路项目部磨憨、琅勃拉邦、万象三个物资储备基地合理调度人员设备,确保正常运营服务。目前,从国内发往老挝的第三批8000余吨钢轨已转运发往老挝。
2月26日,由中远海运散运衢山海轮承运的中铝几内亚博法项目首船铝土矿,在山东日照港石臼港区接卸,顺利完成首船运输。
中国建材下属企业全力保障110多项海外水泥、玻璃、光伏、节能等工程的建设进度,其中多个项目已成功点火。
国家电投最新消息称,其上海电力下属的胡努特鲁燃煤电厂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和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下的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在土耳其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实现了中国资金、技术和设备抱团出海。企业充分发挥留守项目现场约120名管理人员的作用,扩大国际合作和当地用工,保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而在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工程,896名中方建设者和4370名巴方建设者坚守在项目一线,力保今年防洪度汛、下闸蓄水目标实现。
在安哥拉卡约新港项目,中交集团充分启用网络办公等手段,面对中方人员暂缓返安的情况,在安中方员工一人多职、互相补缺,同时紧急招聘、集训安籍员工进行补充,为项目即将进入快速施工期做好人机料、工艺方案、施工计划、后勤保障等准备。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设在泰国的黑旋风公司,通过视频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远程指挥调度,与此同时联系非疫区中方管理人员迅速赶往泰国公司开展生产经营。
能源、交通、电力、水利……在遍布海外的各类项目上,央企工程建设者鼎力合作、坚守一线,为特殊时期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2月24日介绍,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8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92.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9%,同比增长123.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增多,上亿美元项目31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8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建设、电力工程建设和石油化工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