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一页页翻过
牵动我们心跳的数字正一例例下降
脸上的每一道深痕
淌下的每一滴汗水
他们的赤诚心血
定会让这片热土重新开出纷扬的樱花
尽微薄之力,助天下苍生——我坚持做一线医生的理由
记录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郅敏
2月22日,驰援武汉第26天,上午例行查房,看着一个个患者转危为安,看着每天报表上新收和重症的数字越来越小,心中也开始有些欣慰。 记得刚来时,费尽全力也无法挽救回患者的生命,那种“无力感”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能懂得。作为一个医者,我坚持做一线医生,就是希望能尽微薄的之力去帮助患者,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做点什么。
还记得值班那天,68床的血氧掉到了78%,他家人在电话那边不知所措的哭声。今天值班时,恰巧又接到他家属的电话,电话那边已经多了些许轻松和诙谐,透露出的希望让我也随之开心起来。
病区里,有对相濡以沫70载的爷爷奶奶,我主管这对夫妇中的妻子。可能她对我的声音熟悉了,我每次查房,她如果醒着,都会紧拉住我的手。虽然由于年纪大了,话语无法听清,但她手心的温度,会一直烙印在我的心底。
还记得刚收治这对老夫妻时,他们的儿孙与医护人员通电话,很是惊恐不安,如今再联系,话筒里传来的已是连声道谢。还有病人们出院时自发对着我们全体队员深深的鞠躬感谢,其实在他们眼里,穿着防护服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大白”,他们分不清哪个是医生,哪个是护士。但是都有一个响亮的名称——“广东队”。
其实作为医疗队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见证着更多的是真情。感谢许许多多帮助我们的人们。感谢我们的“大后方”——六院为我们送来几近“掏空家底”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感谢文院和汉荣书记多次的电话和视频慰问,暖心而又鼓励的话语时时回荡耳旁;感谢采供处闵处、药学部小妍主任的团队不厌其烦、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操劳,从吹风机到眼药水,N95到安眠药……准备齐全;还有微信、短信里每天不间断的慰问和关爱的话语;感谢附近居民给医疗队送来生活必需的塑料盆和桶,叫外卖时“额外收获”店家感谢医疗队的牛奶。
最最感谢的,是在姚麟队长、胡浩总管带领下的团队,短短的20多天里, 5地市18家医院137人逐渐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从陌不相识到熟识和相知,到抢救时一个举手投足就心领神会;队员们上班时心照不宣、自发带入给患者们的营养粉……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疲惫时最温暖的动力。
在武汉汉口医院里,每天上演的不仅仅是生死时速,更多的是感恩和感动。山河感泣,长歌当哭,这一场战役,我们一定会胜利。只待三月春风来,樱花翩翩终始开。
在武汉,抗“疫”夜班的点滴
记录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二区护师封福香
自1月28日驰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湖北武汉以来,队员们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也已经熟悉了每天的工作内容。以下为一个班次的图文记录。
晚上21:00洗漱,收拾房间,准备好凌晨出发的衣物口罩帽子,赶紧上床睡觉。
凌晨01:30,“叮铃铃铃”闹钟准时响起,凌晨是我们最困的时候,挣扎着起床,迅速穿衣、排空膀胱,带上珍贵的粉色超可爱鸭嘴型N95口罩,到刚下过雪的武汉,深夜的街很静、很冷,风刮起来全身都在打冷战,但是我们依旧满腔热血,整整齐齐到达公交车站点准时出发,目的地:汉口医院。
02:10,到达医院呼七病区,换下外套进入清洁区,开始穿戴我们的“盔甲”,为了防止耳朵额头鼻子的压痕,先涂抹赛肤润,再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帽子、N95口罩、防护服,一个都不落下,连续20多天的奋战,我们每个人都将防护服的流程烂记于心,干脆利落地迅速穿戴好。为了避免上厕所,有些战友提前穿上纸尿裤。我们两两互相检查,非常严格,不能有一丝纰漏,互相鼓励,用记号笔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和加油的话语,提前10min进入病房。
03:00,准时开始交接班,这是最紧张的时刻,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尽管防护服阻碍了我们的听力,但是也要认真听,用心记。仔细检查治疗本、进行物品交接,在每位患者的床边交接,特别是重危患者。查看氧气瓶、湿化瓶、无创呼吸机、氧管是否滑脱、监护仪指标、为被动体位的患者进行翻身检查皮肤,更换尿片或尿袋等。近一个小时下来我们都满头大汗,防护服下面的衣服都湿透。
04:00,开始做夜间治疗,指脉氧监测、测血压、更换氧气筒、测体温、给不能自理的患者喂水、记尿量、换大小便后的尿片和床单、观察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值立刻通知值班医生。核对抽血试管并认真登记,特殊条件下的汉口医院并没有打印或者手写的治疗单,也没有扫码枪,为了防止出错,每个试管的条码需再次在电脑系统上仔细核对。小小的数字看到头晕眼花,但是我们反复双人核对,目的是一定不能出错。高流量和无创呼吸机的患者需要的氧耗量特别大,半个多小时就要换一罐瓶装氧气,我们都笑称这些氧气罐是“大炮”。1瓶装氧气重约为百斤,弱小的我用尽气力也只能挪动一点点,根本搬不到小拖车上。“阿香,我来帮你吧!”每到这时,和我搭班的东莞战友都会来搭把手,帮我一起从病区门口把氧气罐拉到病房,协助我一起更换,每每这时,心中特别感谢,感谢团结一心的战友。
05:00,开始双人核对早上8:00常规治疗用的补液及药物。数了下补液大概有120多瓶。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常规,但必须认真细致核对,以免加错药物造成浪费或差错事故。刚搬完氧气的我们又是淋漓的大汗,护目镜里也透出雾气,我们从模糊的视线中努力核对,互相提醒,心中告诫自己,别急,别急,一定不能出错。核对完毕再去病房巡房,始终放心不下几位老奶奶老爷爷,他们还好都很听话,再给他们换个尿片,看他们安心的睡觉,心里顿时觉得踏实了许多。
06:00,开始早晨的抽血,带了三层手套,护目镜这时突然很给力,雾气已经逐渐散掉,可以一针见血,一次成功,高度紧张的患者也直夸我技术高超,我内心也是乐开了花。接着做早上的治疗,测指脉血氧、血压、血糖、体温并一一登录到电脑系统。突然,监护仪器发出“嘀嘀嘀”的报警声,原来是重病房的一位患者血氧下降到70,医生和我们立即投入抢救,有条不絮、临危不乱,看到患者血氧逐渐上升,85、90、95,我们才算松了一口气。
07:00,开始对8点的治疗药物进行加药了,依然是双人核对,为的就是弥补一个人的缺陷和不足,补液虽多,但人多力量大,很快就加完了,为下一班的队友做好输液准备,整齐的摆在治疗车上,备好输液器。整理和清洁工作区、护士站,让下一班的同事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时68床的阿叔按铃呼叫,我连忙跑过去,阿叔不好意思的说能否帮他倒一下尿壶,“小意思,立刻做”。”68床的阿叔刚刚从危重抢救过来,还不能下床,但是他知道是我们大家帮助他度过生死关键,每次查房,他都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广东医护真棒!”
08:00,接班的战友来了,一句“今天辛苦了”化解了我们的饥肠辘辘!”我们再次床边交接查房后才安心下班。新的一班从派发早餐开始,忙碌的新一天工作又开始了!
09:00,当我们轮流从缓冲区严格按照流程脱防护服出来,看着额头上鼻子上脸上的压痕,想到我们这20多天的奋斗,想到患者的笑脸,便洗去了我们一身的疲惫。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出院,希望早日看到樱花盛开的武汉!
10:00回到酒店洗漱洗消,吃完早餐已是十点半了,回复一下微信里的信息,给家里和同事报平安,来不及多说几句话,早已入梦乡,梦里是这场无硝烟之战胜利后重回热闹熙攘的古城。
抗“疫”之北伐
记录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麻醉科护师许德强
我在汉口医院工作的休息之余写下这首诗词,感怀全体医务人员的抗疫精神。
抗疫之北伐
樱花绽放满园欢,堂门迎春无人来。
毒蝎作浪狂风起,家破国震恐悲离。
繁华闹市已无商,聚众言欢莫无罩。
舍身逆行家国情,白刃疆场医者心。
疫重荆楚八方义,鄂安国顺四海昌。
来年鸟语花满楼,无愧于民中山医。
春季,武汉大学校园里曾经樱花盛开,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然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殊时期,春节本应走亲戚串门拜年,却无人往来。
病毒就像蝎子一样恶毒疯狂地席卷全国各地,武汉有多少家庭破碎,在恐惧中流离失所,我听过惧怕病毒丢下家里老父老母跑到外地去的,我看过一家人中,女儿在隔壁病房走了,老伴又得病走了的。
国家启动一级响应,大街小巷到处关门闭市,然而国人们有的还聚众打麻将、娱乐活动走亲串门,感觉事不关己,出门都不带口罩。我呼吁所有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做好个人防护,特殊时期听从国家响应,不出门,不聚众,出门带口罩。不要以为这种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那是因为祖国强大、有最可爱的白衣天使和各方支援人员的逆行控制住了疫情。你们没有经历过瘟疫也应该通过新闻知道瘟疫有多厉害吧,没有有效的措施、各方的努力,瘟疫可怕程度可想而知。不要盲目自信,做好个人防护,就是为国出力,共度难关,别再给国家和医护人员添乱。
在武汉,白衣天使们每天和病毒零距离的对抗,这是一场白刃战,和病毒搏斗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然而他们并不畏惧,继续和病毒对抗救治每个患者,愿与武汉共存亡,捍卫湖北,捍卫祖国,不胜不归的悲壮逆行。
疫情严峻下,众志成城八方支援,湖北乃至全国定会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安定武汉,国家昌顺。
等到明年春天,我想武大的校园樱花一定开的更芬芳迷人,黄鹤楼虽然再无鹤归,但依旧见证武汉九州通衢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