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战“疫”记者:“好多人往后的时候 你得往前

2020-03-05 12:18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以万计的“逆行者”奔赴疫区,驰援湖北。在这些“逆行者”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虽然不是直接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却一样穿起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深入隔离病区。战“疫”一刻不停,他们的脚步也就一刻未歇。

  鲁网3月5日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以万计的“逆行者”奔赴疫区,驰援湖北。在这些“逆行者”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虽然不是直接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却一样穿起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深入隔离病区。战“疫”一刻不停,他们的脚步也就一刻未歇。

  他们是记者,透过他们的文字和镜头,我们知道了救治的进展,看到了相互的鼓励,期盼着春天的到来。

  今天,认识他们中的一些人,记住这些“逆行者”。

  战“疫”前线 有我“逆行”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由白岩松、康辉、水均益等6位新闻主播带来的节目《爱是桥梁》感动了无数人。

   

  节目中展现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内外的场景,都是出自蒋晓平之手。

  但当时正在看春晚的人们不知道的是,蒋晓平和摄像苗毅萌彼时并不知道自己所拍的节目上了春晚,他们也根本无暇欣赏春晚。除夕夜他们一直待在金银潭医院的病区,通宵达旦记录着医护人员的工作,直到正月初一早上9点多,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的蒋晓平才从金银潭医院回到了酒店。当时他和家人视频通话,在手机镜头前他忍住眼泪,可是后来看到姐姐发的朋友圈说“根本没有心情看春晚,没有心情吃团圆饭,心系着弟弟”时,他突然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蒋晓平与同事独家探访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

  在获得同意后,蒋晓平和摄像两度进入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拍摄,成为当时首批拍摄到隔离病房内部画面的记者。他们拍摄的《独家!总台央视记者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素材被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477家媒体广泛选用,播出1719次(截至1月23日18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蒋晓平:总书记强调,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虽然冒着风险,但是我们觉得就需要我们把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忘我拼搏的精神真实地传达出去,增强必胜的信心。

   

  疫情发生后,总台央视湖北站成立了由全体党员和骨干记者组成的报道突击队,深入到医院一线,全力奋战。

   

  △王涵在央视湖北站微信群内发出号召

   

  △除夕当晚 站内部分人员在结束采访后合影留念

  疫情报道开始的第一个月里,全站人员每天辗转在武汉的各大医院、社区进行记录和直播。镜头前的每个人都在为这次疫情战斗,镜头后的他们始终没有停歇。

   

  △记者金珠在进入发热门诊前穿戴防护装备

  大家似乎心中已经有了默契,年前不约而同和家人提前告别,告别了本应享受的团聚和热闹,奔赴“战场”。

   

  △王涵带领团队采制的航拍报道(点击图片看报道)

   

  △王涵“全副武装”报道在抗疫前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湖北记者站站长 王涵:我们是记者,我们要做历史的记录者,我们不能做旁观者。选择记者的职业,就要扛起自己肩上的担子,真实地记录它、报道它。

   

  两人“走基层”报道时穿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就双双站在了武汉战“疫”报道的最前线。他们一同前往武汉,分头做了一系列疫情报道。

   

  △张鹏军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进行报道

   

  △张鹏军采制的“黑眼圈护士”报道

  还记得那位全网刷屏的黑眼圈护士吗?这段感人的画面,就是张鹏军深入汉口医院隔离病房时拍摄的。

   

  △李璟慧正在直播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

   

  李璟慧在央视新闻新媒体《共同战“疫”》不间断直播中,持续关注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和救治进展,发回了大量鲜活的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记者 李璟慧:能够引发大家共通的这种情感共鸣,用一些细节来告诉大家真实的一线,医护人员又是怎么样在为这场战役而努力,所以网络上的声音也会越来越正能量,也是画好线上线下共同抗击疫情的同心圆。

   

  去武汉前,在先后提交了6次申请后,董倩才被批准。当她把消息告诉儿子时,15岁的儿子在电话那头哭了,问她:“妈妈,能不能不去?”

   

  董倩没法答应儿子的这个请求,25年的职业记者习惯,让她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她说:“好多人往后的时候,你得往前”。

  董倩199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从《东方之子》《新闻调查》到《面对面》《新闻1+1》,她一直担任专访记者。大年初一,她和总台增援武汉的第二批报道团队共同启程。这位有着20多年人物采访经验的老记者,把她关注的目光又一次投射在人的身上。“我觉得任何一个新闻事件,不管大小,承载这个新闻事件的核心一定是人。现在武汉每一个人都是新闻的主角,不管是政策的制定者、决策者,还是实施者、承受者,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就好像是一块小瓷砖,把它们拼接起来,就形成一个马赛克。你采访的人越多,涉及的面越广,你拼起来的这张图画就越接近清晰。”在武汉期间,董倩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深入医院、社区,她去的都是危险的地方,她采访的都是工作在一线的人。“我对这些人的采访,自然会问到他们经历了哪些事,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在情感上经历了什么,这次疫情给身处其中的他们带来的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董倩采访新冠肺炎康复者刘猛

   

  1月24日,除夕。一支小分队星夜启程,赶赴武汉。

  北京西至汉口的G525次列车抵达河南后,车上除乘务人员外,只剩下4个人,他们是来自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的记者王宇和他的同事杨德才、谢琳、赵增欣。

  这支4人报道小分队,是总台第一批“逆行”武汉的“援军”。

   

  △王宇和同事除夕驰援武汉出发前合影

   

  △王宇换上防护服进入隔离区

  王宇说,虽然作为出镜记者,出现在观众面前进行报道的是他,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很多‘战友’:摄像、制片……北京的后期团队也提供了强大支持。这种重大报道,必须得团队作战,才有可持续性,才能让每个人更好地发挥作用。”

   

  巧合的是,张竣曾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地记者。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没有硝烟的战场,他始终冲锋在前。

   

  △张竣Vlog报道

  除夕当天,一声令下,报道团队几个小时组建成功。张竣始终心存遗憾,“因为当天接到电话是下午1点半,折返回来去赶5点多的高铁,来不及了。”没赶上第一队的出发,张竣和第二队报道小组出发的时间定在了第二天——正月初一。

   

  在抗击疫情的报道中,无论是电视画面还是广播声音,无论是新媒体报道还是国际传播,记者们的工作可能有不同,但职责却是一致的。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实记录着武汉的抗疫过程,播出节目被近2000家境外媒体采用。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 唐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自主议题,主动地发声,真实全面地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国家在这个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所做的努力。

  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继派出170多人的报道团队奔赴湖北,成立前方报道组临时党总支,许多编辑记者火线入党,更加热忱地投入到疫情报道当中。

   

   

  △总台武汉疫情前方报道组成员新闻中心策划部何治锦、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韩文旸、新闻中心中国之声常亚飞、总台央视湖北记者站倪晶依、新闻中心新闻频道编辑部曲柏宇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国广《环球资讯》用声音将权威消息和防疫一线的故事传递到千家万户和海外听众的耳边。

   

  △中国之声“天使日记”系列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广播编辑部副主任 郭静:它不仅仅是一线医护人员的一个声音群像,它是一个全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整个社会生态。

  全力以赴、尽锐出战。截至目前,300多名全国各地的记者深入湖北和武汉一线,与当地媒体并肩战斗。

  人民日报“报网一体”,推出大量新媒体产品;新华社平均每天采写播发各类稿件200多条;湖北日报开设专栏专题,围绕焦点、回应关切。

  湖北广播电视台以《众志成城抗疫情》直播节目,全程覆盖疫情防控动态和重大现场。融媒体新闻中心的记者谢珍第一批进入病区报道,在采访中感染新冠肺炎。经过治疗与隔离,她康复后第一时间申请回到岗位,继续奋战在新闻报道一线。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谢珍:我们可能更多的会有一份责任,用我们的这种新闻的力量,让全球看到这座城市所做出来的这种抉择、牺牲、坚守和努力,以及他们的大义、大爱。

   

  他们

  是此次战“疫”报道中

  所有“逆行者”里的一小部分

  天职让他们选择了逆行

  记住他们

  是为了致敬更多义无反顾的“逆行者”

  循着他们照亮的地方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战“疫”记者

  总监制丨杨华 肖振声

  监 制丨唐怡 任永蔚

  制片人丨侯军 刘峰

  策 划丨罗潇

  编 辑丨毛亚伟

  视 觉丨邢程

  记 者丨闫乃之 赵继哲 许盼盼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