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9日讯 在生死一线徘徊31天后脱离ECMO,又经过36天的康复和心理治疗,4月15日,与新冠肺炎病毒缠斗了67天的患者刘成(化名)在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康复出院。
告别时,医护人员短暂地摘下了口罩,他终于看清了这群照顾了自己长达两个月的白衣天使们的模样。曾一度抑郁、不吃不喝的他,在离开医院前给了大家一个灿烂的微笑:“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春天。”
今年42岁的刘成,2月9日因连续发烧9天并伴有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被收治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像很多早期病人一样,刘成在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医生进行了抗病毒、抗感染及其它相关对症治疗,并给予无创呼吸机氧疗,但他的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肺部功能严重受损。
“刘先生一度高烧40度,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他的病情会这么重。”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回忆。
2月20日,在无创呼吸机持续辅助下,刘成的血氧饱和度还是逐渐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低至50mmHg。医生马上对其进行了气管插管,并给予俯卧位下的机械通气支持,插管后刘成的缺氧状态一度得到改善。谁知,仅仅过了两小时,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永胜便发现他的病情再次急转直下,生命垂危。
“能用的方法我们都已经用了,患者很年轻,我们只能搏一把,上ECMO!”
2月23日因刘成病情加重,医生最终决定借助ECMO为他博得一线生机。没想到,这次冒险的尝试将刘成再次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17天后,在医务人员的精心守护下,刘成顺利脱下ECMO。“这应该是当时整个湖北成功脱离ECMO的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 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告诉记者,那一刻,医护人员都为此欣喜不已。
但医护人员没想到的是,脱掉ECMO仅仅意味着这场艰难的“战争”打完了一半,之后还有更棘手的问题在迎接着医患双方。
ICU护士长熊杰回忆,当时刘成的病情虽然逐步好转,各项指标也比较稳定,但恢复的过程却没有他预期的那么快。与病毒苦战日久却始终未能痊愈,刘成心情极度郁闷,一度拒绝吃喝,甚至不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
“看看这朵小野花,充满着生命力。”
“今天似乎又长了一点。”
“说不定过几天就会绽放了。”
……
这是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熊杰对刘成说得最多的话。
为了鼓励刘成振作起来对抗病魔,熊杰每天在从隔离酒店到医院的路上,都会拍一朵沿途的小野花。把它每日的生长状态拍下来,发给刘成,鼓励他不要放弃。
3月15日,刘成还记得这个日子。那天,他的床头多了一朵花。这是熊杰采下来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这一举动令刘成感动不已:“没想到,我的心情牵动着大家的心,我只有配合,和大家一起努力,才对得起他们。”
“今天我们有热干面,你也来一份?”
“想喝藕汤吗?”
“汤不错,有种熟悉的味道。”
此后,病房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随着心情转好,刘成重新恢复了食欲,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帮刘成尽快恢复肺部机能,护士们想到通过让他吹气球的方法来增强肺动力,但去哪找气球呢?彼时,武汉正处于封城状态,医院附近的杂货店大门紧闭,大家只好分头到自己隔离的酒店去找,甚至还对酒店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我们的病人要五颜六色的气球哦,这样心情也会跟着明朗起来。”
从起初吹不起来,到吹起1个气球,再到一次连续吹完5个气球。时间一天天过去,刘成的肺部功能也在慢慢地恢复,病情有了起色后,他还在气球上写下“小小气球,代表我身,感谢中法(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恢复神速”的打油诗来提振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7日,刘成转入普通病房。由于与医护人员配合得十分默契,他的康复也越来越顺利。4月13日,经过检查,刘成的核酸检测和肺部CT均达到出院标准。
“等疫情结束,我也要带你们去看花,请你们吃大餐。”4月15日,刘成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在与朝夕相处了67天的医护人员告别时,他发出了这样的邀请。
作为武汉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点医院,同济医院在疫情发生后迅速改造中法新城、光谷两个院区,共改造近2000张床位用于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全国医疗队伍驰援武汉后,有40支医疗队、5200余名医务人员先后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整建制接管病区。
截至4月12日,同济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40054人次,累计ECMO治疗成功脱机11人。当前,还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90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2/3;住院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未出院患者69人。“我们将慎终如始,继续以医者仁心、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阵地,全力做好患者的科学精准救治,敬佑每一个生命。”同济医院院长王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