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有多尊重生命就会挽救多少生命。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勇抗疫情。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怀胎七月的孕妇,从垂暮之年的孤寡老人到生活困难的残障人员……中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特殊群体安危视作头等大事,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全力畅通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挽救生命,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中华民族融入血脉的道德坚守,也是中国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经过98天的精心救治,5月13日上午,79岁的马女士终于出院了!
2月5日,当马女士从其他医院转进北京地坛医院重症病房时,病情已非常危重,呼吸极度窘迫,随时可能因缺氧失去生命。命悬一线之际,医护人员迅速为马女士进行了插管,勉强保住了性命。然而,2月9日晚,汹涌的病情再度袭来,当晚10点多,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景院带领团队为马女士紧急安装了体外人工膜肺(ECMO)。
保护气道、清理痰液、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照顾马女士的医护人员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地全力抢救,确保踩准救治的每一个平衡点。
数据显示,仅武汉确诊的2500多名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救治成功率接近70%,年纪最长者达108岁。极高的老年人救治成功率是中国坚持“生命至上”原则的充分体现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个患者。
——挽救生命,中国千方百计不惜代价。ECMO是重症患者的“救命神器”,全球存量仅千余台。为最大限度满足湖北重症患者需求,通过紧急采购和国内征调,湖北一省就集中了100多台,约占全国保有量的四分之一。
——挽救生命,中国不断夯实相关保障。患者治疗费用,财政兜底负担;足额发放各类补助;外来人员、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截至3月21日,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已达1218亿元。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面对病情重、变化快、传染性强的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想尽一切办法、不舍昼夜从病魔手中抢时间。
经过顽强拼搏,绝大多数省份实现确诊病例和新增病例“双清零”,7万多名患者治愈出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最精锐的医疗资源向最需要的地方集中
为国者,以民为基。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战“疫”,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疫情防控战略策略作出部署,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
为应对疫情,中国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以期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
五个“最”贯穿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始终。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疫情暴发后,全国340多支医疗队、超过4.2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中国最顶尖的10个院士团队奋战一线,全国近十分之一重症医学骨干接力上阵……
举全国之力、集优势兵力,尽锐出战,昼夜不息。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加油!”
2月7日,两支医疗援助队在武汉天河机场相遇,他们将共同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在机场,他们自报家门互相加油,感动千万网友……
当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打响,“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国四大知名医院汇聚江城,从四方赶来、支援武汉。
兵“桂”神速、“湘”互扶持、竭“晋”全力、鼓足“赣”劲、力“皖”狂澜、“粤”来越好……多省份对口帮扶、“搬家式”支援。
随着全国各地、多个学科的医疗队员驰援武汉,多学科、多团队协作,成为武汉各重症收治医院病房中的常态。在严谨的病理研究基础上,中国的重症患者救治模式持续优化,由单纯肺脏治疗为主向多器官支持为主转变,呼吸功能治疗和管理愈加精细化。一支支“护心队、护脑队、护肝队”纷纷成立,不仅治好患者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引发的肺炎,更让患者全面康复。
“这次的医疗支援行动始终以医疗救治需求为导向,可以说覆盖全、效率高、成建制、调度科学有序,成为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关键力量。”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
患者人数猛增、医院床位告急,众多轻症患者或疑似病人如何得到妥善救治?当疫情的乌云密布江城,十多个方舱医院迅速建成,托起轻症患者“应治尽治”的希望。
“这是国家在关键时期的关键部署,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的重大举措,以往没有采用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说。
“在方舱医院,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进行口服药、肌肉注射等,并备有关键医疗设备。如果患者好转痊愈,经过检测可以出院,万一病情加重,可马上转至定点医院。”支援武汉的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专家任景怡说。
同心抗疫、不胜不休
危机面前,如何对待生命,考验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良知和行动力。“生命至上”,让人们看到中国党和政府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初心时的郑重承诺;而“中国必胜”,则是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坚定信念。
从1月23日史无前例地宣布对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实施封闭,到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中国让世界认识到,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科学防控、精准救治、团结一心,遏制住疫情蔓延的态势。
——一切为了人民,是同心抗疫的重要支撑。
国家财政紧急下拨疫情防控补助资金,各地纷纷加大疫情防控投入,呼吸机、防护服、救护车等各类医疗物资全国调运,粮油、蔬菜、水果等各类生活必需品八方汇集。
据国家医保局披露,确诊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达到2.15万元,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这些费用除部分由医保报销外,其余均由国家财政补助,从根本上解决了民众就医的后顾之忧。
——一切从人民出发,是应对疫情的关键所在。
此次疫情中,中医药“瑰宝”为救治轻症患者、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由全国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共同筛选出的“三药三方”等中医药帮助全国各地超7.4万名确诊患者,有效率达到90%以上。集中隔离、普遍服用中药,为阻击疫情蔓延筑起坚固防线。
实践再次充分证明,中医药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屡经考验,历久弥新,值得珍惜,这是“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
——一切依靠人民,是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
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冲锋在前,2.4万名志愿者奔走在武汉街头巷尾。他们守望相助,帮助居民代购代送粮油、果蔬和药品;他们风雨同舟,重点对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确诊患者家庭、医护人员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关爱服务;他们不辞辛劳、协助做好居民心理疏导和情绪抚慰,传递信心和力量……
了不起的人,撑起一座座了不起的城。
4月以来,境外疫情输入让边境小城绥芬河成为抗疫前线。“与疫情抗击,绝不放弃。”“00后”志愿者张鸿博“五一”期间仍然坚守在绥芬河抗疫一线,在入城口对司机进行体温检测登记。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凝聚起风雨无阻、同舟共济的人民力量,这是中国精神的抗疫书写。
疫情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中深刻指出:“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在海外疫情持续蔓延之际,中国与各国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伸出援手。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公开诊疗方案、防控方案,设立抗疫合作专项资金,向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疫情防控和卫生体系建设……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支持世卫组织就是支持国际抗疫合作、支持挽救生命。”……
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为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抗击疫情指明了方向,为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战胜病魔坚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