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俞秀松使用过的温度计。他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最初5位成员之一。他说:“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
右: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数百万社区工作者奋战在城乡社区一线,监守疫情防控“第一关口”。测量体温、排查人员、站岗值守、宣传政策、防疫消杀,认真细致,尽职尽责。
左:俞秀松写的日记。日记中提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1920年6月28日,他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了陈独秀。此事也让暗夜里的中国志士,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有了火把。
右:“2020年1月30日,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医疗队,无论是搬运物资还是危重病人救治,都是党员冲锋在前”“2月2日,我们收治了一名46岁的大叔”……这本近万字的援助湖北日记被存入档案馆,被永久收藏。字字句句,都含微光。
左: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罗亦农的长袍。这是1927年3月他参加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典礼时所穿。虽然这个政府仅仅存在了24天,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建立新政权的尝试。
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4万多名医务人员以白衣为战袍,披甲赴荆楚,其中有12000多名“90后”“00后”年轻人。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
左:王青士烈士在1928年阜阳暴动时使用过这只望远镜。在安徽、山东、上海、北京,年轻的他奔走宣传;1931年2月7日,由于叛徒告密,王青士等人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王青士时年只有24岁。
右: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历时22年建成,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2017年9月15日,“FAST之父”南仁东去世,享年72岁。从此,天上多了一颗“星”。
左: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彭干臣使用过的指南针。它是彭干臣1926年在叶挺独立团率敢死队攻占武昌的战利品。1935年1月,彭干臣同志在上饶、德兴间怀玉山地区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5岁。
右: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点火升空。三十多年来,几代北斗人的实验探索,见证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从服务中国到服务亚太再到服务全球的发展历程。
左:谍报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背后混合了多位英雄的人生轨迹,其中一个就是张困斋。他与李白、秦鸿钧曾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秘密电台的三杰,牺牲时年仅35岁。
右:5G商用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推动5G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助推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开通5G基站数十万个。
左:“宣中善志,斗严书屋”,这一竹篾箱是宣中华和其兄弟宣中善读书时用来放置书籍和衣物的。它不仅用于放置日常用品,也伴随着宣中华领导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积极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传播新思想,宣传新文化。
右:截至2019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
左: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杜鹃手抄的党章。上海解放前夕,在纺织厂做工的杜鹃在党的指引下,义无返顾地投入工人运动。她18岁入党,19岁赴朝作战,在咸南战役中牺牲。
右:“共产党员先上”,在疫情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关头,广大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展现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担当。
“99年,我在”!
以上文物均收藏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