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 在南亚国家孟加拉国,有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帕德玛巴瑞村。自孟加拉国1971年独立以来,这个村庄一直没有电力接入。
2018年,得益于孟加拉国配电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帕德玛巴瑞村终于“迎来光明”,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图为帕德玛巴瑞村小学
村内学校的一位老师说,自从电力接入后,学校可以使用风扇、电灯、投影仪和电脑,电费由政府负担。此外,当地也开始使用电水泵进行农业灌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据悉,孟加拉国配电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计划在孟农村地区新增250万个电表、6.5万个变压器,同时架设7.5万公里输电线,以扩大和提升农村电力服务能力,惠及孟加拉国1250万农村人口。
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印度尼西亚国家贫民窟升级项目,将惠及贫民窟内约1000万人;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防洪工程,能确保几百万居民免遭洪涝之害;北京天然气输送管网建设等工程,助力提升北京居民生活质量……
一直以来,亚洲经济的腾飞受到了薄弱基础设施的掣肘。据测算,2010-2020年期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约7300亿美元,但原有多边开发银行在该领域的年度投资规模仅约为100亿—200亿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促使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善。以上提及的惠民项目,全部曾得到亚投行的资金支持。
2013年10月,怀着“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初衷,习近平主席同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希洛举行会谈时,首次提出筹建亚投行。
“要想富,先修路。”“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有志者事竟成”……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力推亚投行,促使亚投行筹建驶入“快车道”。
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业仪式并致辞。这是习近平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
从一国倡议的星星之火,到多国参与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历时27个月、800多天,亚投行以让世界惊叹的速度宣告成立并正式营业。2016年1月16日,在兼具古典与现代建筑特色的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内,57个成员国代表共同见证了亚投行正式启航,习近平主席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
顺应时代潮流,亚投行的设立是中国立足自身发展经验的普惠之举,也是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共谋发展的多赢之举。
亚投行旨在动员更多政府和社会资本支持亚洲及其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项目点亮的不仅是当地的一盏灯,还有如帕德玛巴瑞村民一样的贫困人口的希望;守护的不仅是洪涝灾害中的生命安全,更是各国人民的普惠发展。
图片来源:亚投行官网
4年多来,亚投行已经为24个成员提供了87个、总额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涵盖能源、交通、金融、水资源、城建等五大领域。
亚投行一方面满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成员的投资需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亚投行同样迅速行动,成立了初始规模100亿美元的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短短3个多月内,该基金下已获批准的项目达到16个,惠及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中国等12个国家,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带来重大利好。
从空中俯瞰,坐落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亚投行总部办公大楼,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中国结”造型大厦,犹如一艘静待起航的巨轮,驶向远方,联结世界。
如今,“亚投行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亚投行的成长史进一步证明,中国奉行的多边主义,才是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的“金钥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