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加强基层参与 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可持续性发展

2020-09-28 17: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笔者参加“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看到了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独特而成功的社会治理实践。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近日,笔者参加“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看到了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独特而成功的社会治理实践。

  社会治理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政府的整体统筹规划,从上而下的推动与实施,也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诉求为基础,以星星点点之力,构建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唯有如此,方能形成合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政府统筹规划与基层民众需要相统一,保持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

深圳南头古城遗迹的治理和改造最大程度维护了遗址的原貌。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王旭泉 摄

  社会治理要求各级政府不仅要有宏观统筹的大局观,更要有微观末端的洞察力。在倾听基层民众具体和繁杂的诉求基础上,作好整体性的统筹规划,既能关注当下,有效地解群众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着眼长远,做到宏观布局,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深圳南头古城片区的治理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板。南头古城原本是一个“城中村、村中城”的复杂格局,居住人口密集、人员成分复杂、建筑种类繁多、各种利益盘根错节,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功能遭到严重削弱。在治理和改造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不仅以保护和保留了原来历史风貌为出发点,还更为深入地挖掘和展现深港澳同源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建筑风格、文化业态和人才结构等方面,实现深圳城市文化记忆和深港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为了实现更为持久的可发展性,在区域内引入一批真正有品牌、有价值,并能契合古城根源文化的的商业形态,打造一个深港青年创新创业的基地。通过整体设计和布局,未来将在古城实现设计、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地区性和国际性的发展,古城成为一个展现活力、多元的特色街区,发展成为湾区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

  社会治理网格化的具体实践中,根基在基层,尤其是以在社区,而社区群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社会治理的能否取得实际成效,社区群众的参与尤为重要。社区事务与群众切身相关,将社区的事务化为群众身边事,手上事,真正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效果。在粤港澳大湾区里与澳门直接对接的珠海市横琴岛,与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合作,成立澳门街坊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将澳门长期积累而成的社区服务理念和模式,不仅为移居横琴岛的澳门人提供更熟悉的社区服务,澳门居民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同时也促进和提供横琴当地的社区服务水平,逐步地将澳门社会区服务资源分享给横琴,为让横琴本地居民也同样能参与和分享,让居民拥有更多元的社区服务。

澳门街坊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举行社区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加。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王旭泉摄

  作为与民众接触的第一线,社区的治理方法、手段以及成效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城市治理能否可持续性发展。如何将社区群众的心凝聚起来,为社区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达成共识,并出一份力,这尤其需要社区部门解放思想,放下身段,兼容并蓄,探索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和机制,搭建社区协商共建的沟通交流机制,相信群众的力量,勇于和敢于“放权”。

  福建省厦门市的筼筜街道官任社区,地处厦门市政治、金融中心地带,同时也作为该市境外人员聚居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境外人士。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外居外,官任社区创造性地提出五“C”(即Culture、Connect、Communication、Carrier、Crisis)工作法。在对外籍居民的服务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机构,定向地为外籍居民提供服务,制定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和服务性强的外籍居民生活指南,让外籍居民能很快的了解和熟悉社区的各项服务设施。同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中外居民在中外融合的学堂学习中有了获得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有了社区归属感。外籍居民甚至还能在社区里“当官”,成为社区主任助理,带领中外居民一起组织慈善活动。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的疫情期间,许多外籍志愿者与本地志愿者一起,参与到社区防控、测量体温等工作。从中外有别和内外有别变成一视同仁和“国民化待遇”,这样一个国际化社区“样本”,才能让邻里互助、文化交流、慈善公益、调解无国界成为一种习惯。

福建厦门任官社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社区服务。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王旭泉摄

  当前,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再只是修路建楼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为主,而是要为城市文化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软环境。这其中,需要政府部门和城市民众齐心协力,需要政府的规划更懂民意,更接地气,而基层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有更多大的发挥空间,为城市的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助力,实现更持久和更加可持续性的发展。


初审编辑:赵家豪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