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亲见中国,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独特的国家。” 这是美国著名电视制片人乔希·塞利格结缘中国30年的感悟。
塞利格在美国影视制作界十分活跃,他曾10次荣膺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艾美奖。他1999年创立“小飞机制作”工作室,以儿童动画制作闻名,办公地点在纽约曼哈顿岛南端的历史街区。
塞利格上世纪90年代首次到访中国,参与美国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芝麻街”的项目。他说,这次中国之行是对自己的启示,“我第一次意识到,西方文化只是生活和艺术的一种形式,而中国文化则提供了另一种同样具有感染力的形式 ”。
如今,塞利格每年都会去中国出差,与许多传媒公司、玩具公司、主题乐园合作。“小飞机制作”与中方伙伴联合出品了不少优秀动画节目,如与“奥飞娱乐”合作的《超级飞侠》、与“优扬传媒”合作的《豆小鸭》等,后者在美国迪士尼少儿频道和中国央视播放。
近年来,中美关系遭遇“逆流”,塞利格对此颇为叹息。他不赞成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并认为来美国的中国人相对于中国人口规模而言并不多,去过中国的美国人更少,双方有必要多加强交流、加深理解 。
近日,塞利格在美国《动漫杂志》发表了《我喜欢中国的十件事》 一文,其灵感源于与朋友的一次对话。这个朋友很少旅行,听到的关于中国的消息大多是负面的,他决定为朋友写下五个自己爱上中国的理由。不知不觉中,他的清单上写下了十件事。塞利格希望和动画界的同事们分享这个清单,并借此机会鼓励人们去中国看看 。
那么,是哪十件事让塞利格对中国情有独钟呢?
被塞利格排在第一位的是“信任” 。 他最初不理解,明明就能远程开会,为什么中国同事却希望他飞14个小时到中国开会呢?“我现在懂了,你无法在网上进行眼神交流,你需要坐在他们对面,需要与他们共进晚餐……唯有这样才能建立信任,唯有信任才能确保长久的商业关系。”
第二是“耐心”。 塞利格说自己曾是个急性子,每件事都想尽快完成。“中国教会我,等待是一件好事。在等待的过程中,你能真正了解同事、新的公司或机会……随着时间循序渐进而来的东西更持久,任何真正的价值都需要时间来实现。”
第三是“谦虚”。 塞利格发现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很谦虚,鲜有中国人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就。他为此询问了来自哈尔滨的妻子。妻子告诉他:“虽然个人成就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但我们希望这些成就也能对我们的家庭、社区、国家和世界有所帮助。”
第四是“纪律”。 塞利格说,中国人的专注和决心是自己从未在其他地方体验过的。他们在几十年里将自己的国家打造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们迅速且有效地控制住了新冠病毒传播。“当中国人立志要做成某件事时,他们会非常努力且机智地去做,通常都能取得成功。”
第五是“进步”。 从教育到法治再到尊重知识产权,中国的一切都在迅速进步。“毫无疑问,我认为中国正在逐步走向更加开放的社会,如果不是这样,小飞机、迪士尼、乐高和环球影业还会进入中国吗?”
第六是“出行”。 在塞利格看来,中国的基建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中国的高铁运行迅速而准时。中国的桥梁是现代建筑奇迹。中国的地铁一尘不染。”他还特别提到,由已故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第七是“扶贫”。 他说,过去几十年,中国有几亿人摆脱了贫困,是美国人口的两倍多。“正如在纽约的一位中国记者最近跟我说的那样:‘有些人认为中国人想占领全世界,但我们并没有这个想法。我们只想确保养活并照顾好十四亿中国人。’”
第八是“敬老”。 谈到中国人的尊老爱幼,塞利格说:“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镇,都可以看到老人们在公园里放风筝、唱歌、自豪地谈论他们的晚辈。”相比之下,许多国家的老人大多生活在养老院,与家庭联系很少。中国的敬老文化对社会产生了强大而正面的影响。
第九是“安全”。 塞利格表示,他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感到更安全,中国几乎见不到街头犯罪、枪支暴力或非法使用毒品。他在纽约慢跑时必须一直保持警惕,而在中国则能尽情享受日出。
第十是“创新”。 谈到这一点,塞利格提起他在北京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798艺术区。“那里有许多画廊和咖啡馆,墙壁上的涂鸦与在迈阿密温伍德墙上的涂鸦一样极富艺术气息。”他还说,自己合作过的中国团队,从编剧、导演、设计师到动画师,跟他认识的欧美同行一样极富才华且与时俱进。
塞利格最后说,在这个充斥着网络噪音、曲解和错误信息的时代,自己唯一能相信的就是“个人的、直接的”经历。“以我过去30年的经历,中国令人印象深刻。我并不是说中国是完美的——没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但我想说的是,中国是一个伟大且值得我们尊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