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感受中国的发展活力
(巴基斯坦)穆罕默德·阿斯加尔
2017年我来到北京,担任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华记者。工作中,我不仅持续感受中国的发展活力,也见证着巴中两国之间的特殊友好情谊。
今年是令人铭记的一年。我目睹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疫历程,并第一时间通过报道呈现给巴基斯坦民众。中国政府凭借强大的行动力,成功控制住了疫情,构筑起严密的防控体系,给生活在中国的居民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将防控工作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对于局部出现的病例能够有效应对。10月,山东青岛发现新增病例后,卫生部门动员1万多名医务人员及时行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5天时间排查1000多万人。在新疆喀什,当地卫生部门通过多轮核酸检测等措施尽最大努力控制疫情传播。
在这样的安全保障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正轨。不久前,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我对于其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创新能力的目标尤其看好。今年6月,我随外国记者团走访了四川西昌,见证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在使用。
今年9月,我来到深圳、珠海参观采访。珠海是格力电器总部所在地,其家电品牌在巴基斯坦有很高的知名度。企业负责人告诉我,格力不仅向巴基斯坦出口产品,还分享生产技术和经验,企业的两个海外生产基地之一就建在巴基斯坦。在深圳前海片区,我参观了中国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自动化港口——妈湾智慧港。借助5G技术,这里的工人无需爬到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驾驶室,而是在控制室的电脑前就能通过高清视频传输进行远程操控。据了解,智能升级使得该港口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80%,安全隐患减少50%。
随着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将为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不久前,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我对来自巴基斯坦的珠宝参展商进行了报道,希望更多巴基斯坦的特色产品能通过这一平台走向世界。
当前,巴中两国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一些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正式开通运营,巴基斯坦由此步入“地铁时代”;巴基斯坦首个直流输电项目——默蒂亚里至拉合尔±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全线贯通……这些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不仅满足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于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急切需求,而且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沿线地区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动力。
(作者为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华记者,本报记者尚凯元采访整理)
“生意也一天天更红火”
本报记者 洪秋婷
“你看,这是今天要跑的工厂,定位在133公里外,往返有270多公里。开始导航,出发吧!”早上8时左右,定居广州的也门商人阿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阿里是一名90后,拥有一家手机电子配件贸易公司。“我和17家国外的代理商做生意,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广州南沙区、深圳、惠州,我常开车在这几个地方来回跑。”阿里对珠三角城市间的道路烂熟于心。沿途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工厂,不时有车辆满载着货物从工厂大门驶上公路。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与阿里合作密切的几家工厂供货速度恢复正常,公司的工作节奏一天天加快。
“是的,这些配件必须全部装上去……”阿里一边和工厂负责人通视频电话,一边安排一箱箱货物有序搬上卡车。订单的增加让他感到忙碌又充实。“我们现在正抓住机会开发新产品。我的要求很高,工厂技术专家常给我打电话沟通技术细节,最近交到了很多新朋友!”说到新产品,阿里眼睛一亮,掏出手机,中文单词像倒豆子一样接连冒出来。“看,这是迷你充电宝,能防水,带有触摸功能,是移动电源的新领域,预计今年12月底上市,我正在申请发明专利!”阿里兴奋地翻着手机相册。
今年2月到4月,事业心强的阿里放下工作,主动联系街道当志愿者。他在“i志愿”平台注册登记后,加入了广州天河区青年志愿者突击队。他帮助街道联系外国人做核酸检测,向他们解释中国政府的防疫措施,还在天河区林和街道做测温服务,与街道居民打成一片。
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的第一批外国志愿者,阿里觉得这是应该做的事。“哪怕是一粒米那样小的贡献,我也要做。”当志愿者期间,阿里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献血。
2008年,阿里初来广州,离家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父亲给了我一张从也门飞往广州白云机场的机票,让我只身一人到这座万里之外的城市求学。我当时对中国什么都不了解,没想到在这里扎根了十几年。”
阿里有一个响亮的微信名字——“爱中国”。阿里说,“中国人的友善和好客,让我有了家的感觉。我在这个家里安居乐业,生意也一天天更红火。”
看好旅游业发展前景
(俄罗斯)雷金·谢尔盖
我是浙江海洋大学留学生。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的人生发展规划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疫情发生后,我选择留在位于舟山市的校园。在校隔离期间,学校每天事无巨细的保障措施和关怀让我感动至今。我被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打动,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我和朋友们录制了一段视频并发布在网上,希望给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送去欢乐,为支持抗疫贡献绵薄之力。
现在,生活已恢复了以往的忙碌和充实。这个学期,大家都有了很强的防疫意识,坚持戴着口罩。学校还在严格落实像体温检测等日常防疫措施,线下的教学活动基本恢复。校园里的桂花开了,到处弥漫着香味,图书馆、教室里,学生学习一如往常。我们可以自由地出入校园、乘坐公交、逛街购物。我想,如果不是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景象。
今年夏天,我原本打算硕士毕业后回到俄罗斯,利用专业知识和外语优势找一份与俄中贸易相关的工作。现在,我决定继续留在中国深造,再读一个硕士。我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旅游管理。尽管疫情防控期间,各国实行的旅行限制措施对全球旅游业造成沉重打击,但我对职业发展前景并不担忧。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几年里,我领略了不少中国的大好河山,也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到了中国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批游客来到舟山,大街小巷热闹非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出游人次超过6亿,显示了中国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未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疫情的结束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中国相关的旅游市场还会有更大发展机遇。
不久前,学校组织我们在校留学生到普陀蚂蚁岛,参观三八海塘、创业纪念室等,向当地居民学习晒鱼干、织渔网、搓草绳,感受舟山民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这种团结一心、勤劳勇敢、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在中国人民团结抗疫和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都得到了体现。
面对疫情,全世界都应该团结起来。疫情结束后,各国人民都将迎来新的生活。作为留学生,我将力争做文明交流的使者,向世界讲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作者为浙江海洋大学留学生,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见证中国人民强大的行动力
(瑞典)科而詹·乌尔格
从2007年起,我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出差。去年,我加入到宜家采购及物流东亚区管理团队,从瑞典搬到中国上海工作生活,开始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个国家。
在与中国同事和商务伙伴交往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中国人民勤奋敬业、信守承诺、努力奋斗的品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这些品质激发出了强大的力量。每个人都凝聚在一起,遵守严格的检测和隔离等措施,这不仅是为自身安全考虑,也是为他人着想。中国各地都建立起严密的防控体系,企业一丝不苟地执行各项防疫规定。在这些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我现在可以自由地在青岛、深圳等区域办公室出差、考察供应商。
如今,中国经济稳定转好,前三季度增速由负转正,出口不断增长,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当前需求量极大的医疗防护用品为例,短短几个月,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不仅为国内民众提供了充足的防护装备,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世界其他地区的进口需求。要实现这一点,企业需要获得足够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还需要迅速投资相关机器设备建立起高效的生产线,这显示出中国产业链的完整以及自动化水平之高。由于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中国已成为宜家的第二大供应市场。
我很庆幸能够在上海这样一座国际大都市工作生活。这里人口超过2400万,秩序井然,生活便利,让人很有安全感。去年,上海开始强制垃圾分类,当地居民很快就建立起精细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让我见证了中国人民强大的行动力。对普通人来说,理解细致的垃圾分类规则并不容易。为此,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在互联网上“垃圾分类”也成为热门话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我相信,拥有这样的执行力,中国有能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我还到四川等地旅游。不仅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近年来也在快速发展。其中的一大动力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更好的医疗、教育、休闲娱乐以及生态环境。我的工作职责之一是为企业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我发现中国内陆地区的发展机遇不容忽视。今年,宜家启动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大投资计划,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通过布局新门店、上线电商业务,将市场下沉到中国的三四线城市。未来,我们将更广泛地参与到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历程中。
(作者为宜家采购及物流东亚区副总经理,本报记者尚凯元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