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国志气铸就大国重器

2021-02-24 09:54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高速钢轨铺上全国主要高铁线路、矿用重卡出口60多个国家、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世界领先……“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立足国有企业集聚的优势,协同推进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余 健摄

  高速钢轨铺上全国主要高铁线路、矿用重卡出口60多个国家、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世界领先……“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立足国有企业集聚的优势,协同推进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包头人说,没有上世纪50年代打下的工业基础,就没有包头的今天。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的前身二〇二厂的简易仓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余 健摄

  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曾任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当时简称“二机厂”,现简称“北重集团”)副厂长、总工程师。北方兵器城吴运铎事迹室里,展览着他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的各种版本。

  吴运铎同志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1939年,他和战友们建起我军第一个军械修造车间,成功制造出新四军第一批新步枪。在试制武器过程中,吴运铎舍生忘死,失去了左手、左眼,右腿被炸残,身上留有几十处弹片,仍忘我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修械班长,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等职。他还率领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以及其他单位的107名技术人员、管理干部等赴苏联高炮厂实习。

  讲解员李霞介绍,几十年来,一代代兵工人铸造了“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

  今年86岁的于正心于1958年到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参加工作,负责57毫米高射炮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和生产,并成功主持研发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于正心记得,1984年,工厂决定自主研制大口径反坦克炮,自己受命担任项目副总设计师。由于时间紧迫,工厂提出“零件不落地”式生产,仅用时数月就完成了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样炮试制,1991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没有把一切献给党的境界,许多难关是无法攻克的。”于正心说,他现在还记得《把一切献给党》里的句子:亲爱的同志们,我们随时准备到最艰苦、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驾驶重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力摄

  革新道路志弥坚

  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展中心的包钢精神展馆里,全国劳模刘志祥的雕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雕塑眼神坚定,目视远方,胸前挂满了各种奖章。讲解员苏婉莹告诉记者,当年就是刘志祥牵头攻克了高炉生产中风口常坏的难关,使风口的寿命提高了3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先后开展技术革新40多项。

  刘志祥老人今年已经92岁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刘志祥老人的家中,客厅墙上挂着的几幅合影十分抢眼。“这是那些年我作为代表跟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包钢,离不开创新的力量。”刘志祥说,前段时间他专门去包钢厂区转了转:“厂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技术工艺越来越先进,创新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作为包钢人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展览馆里,展示着“志气钢”六〇一号钢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停止向中国供应镍元素,这使得刚刚诞生的工厂面临停产的危险。讲解员张鑫介绍,镍是一种传统的战略物资,长期以来从前苏联进口。停止供镍,将中国坦克制造业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一机人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大胆试验,千方百计研制新钢种。1960年4月,研制工作出现转机。经过电炉和平炉冶炼试验,其结果与苏联钢种轧制的钢板相近。1963年3月,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新钢种生产定型。这种钢是60年代第一个新钢种,因此被定名为“六〇一号钢”,大家私下都把它叫作“志气钢”。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森林灭火车和抢险救援车。(资料图片)

  大协作、敢担当、讲奉献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前身为二〇二厂)展览馆专门为去世不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设置了一个板块,以便追思缅怀。据讲解员王春燕介绍,李冠兴从1990年开始担任二〇二厂总工程师,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筹建了核工业唯一建在工厂里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了研发基地,争取到一批重大科研项目。2001年临危受命,担任二〇二厂厂长,带领公司渡过难关。

  “李院士虽然走了,可他跟其他先辈们一起留下的精神财富永存。李院士技术精湛,勇于担当,有力推动了公司发展和行业进步。”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邹本慧经常思考,为什么在物质那么匮乏、条件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二〇二厂的先辈们还能成就一番又一番事业。“我觉得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协作’的力量。”

  “没有党就没有二〇二厂。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下一阶段,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抢抓机遇,努力奋斗,发扬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邹本慧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力 余 健)


初审编辑:张小南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