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疫情控制稳定,大多数行业和企业都已恢复正常经营,但文旅、线下零售、住宿、交通运输等具有出行和聚众属性的行业生产经营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对此,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强定向金融服务。
5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4月末,文体娱乐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贷款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贷款也在稳步增长。
疫情影响具有持久性
统计数字显示,疫情对上述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记者梳理2020年财报发现,在15家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中,11家处于亏损状态。今年前4个月,铁路、公路客运量为8.25亿人次和17.66亿人次,与疫情前同期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受国外疫情影响,国内可能不时出现局部疫情,防控工作不可放松,会影响这些行业的恢复。”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说。
疫情还使零售业呈现线上线下“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如今,与“宅经济”相关的线上零售业务蓬勃发展,但线下零售恢复缓慢。此外,受线上团购平台等影响,传统菜市场、零售小店等出现经营困难。“加大对传统消费的支持不仅是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稳就业的重要一步。”陈卫东说,疫情对接触式服务消费行业的不利影响较为持久,因此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纾困政策。
促进受困行业提质增效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生意比疫情之前还好。”王琼经营的民宿“花雨花畔”位于上海崇明,她所提及的政策,是崇明区文旅局会同区财政局针对文化旅游业出台的两条扶持奖励办法。她还通过上海农商银行申请到全新线上助农经营贷款——新农直报线上个人可循环贷款,一个二维码、两分钟操作,30万元的额度就到账了。
2020年以来,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优惠政策。多部委及时行动、强化联动,出台多项定向支持政策,包括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降准降息等手段,帮助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出台贷款展期计划,帮助企业缓解当期偿债压力;创设货币政策直达工具,助力货币信贷直达小微企业等。
交通运输部等围绕重点支持行业和企业出台白名单等制度。交通运输部梳理形成《2021年以来涉交通运输业国家主要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目录清单》,指导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加强与当地财税、金融等部门沟通,切实推动优惠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金融机构也给予了企业大力支持。中国银行为支持文旅行业复苏,推出“中银文旅”产品,通过为旅游企业提供无接触式购票、数据统计分析等一体化的金融线上接口,助力各地景区有序恢复开放。工商银行先后为中国旅游、中国医药主承销发行抗疫债券,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对当前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旅企业等面临的困难需要全面客观看待。”陈卫东表示,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这些行业恢复程度弱于其他行业的事实,继续出台定向支持政策;另一方面,要从长期改革视角,帮助这些行业和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供更精准定向金融服务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要保持金融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应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同时,适当调整监管考核,提高对文旅、交通等行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陈卫东认为,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但考虑到小微企业发展困难依然较多,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恢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不宜过快转向。
畅通银政企信息渠道也有助于提高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和精准度。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要加强对行业主体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摸排,引导企业向银行提供经营管理、资产负债、财务收支、税费缴纳等关键信息,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同时,建立应急周转资金池,对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还贷、续贷提供过桥资金。
从机构层面看,商业银行可以出台差异化的行业信贷政策和服务方案,为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开通融资“绿色通道”。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探索面向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业务,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增信和保障服务。(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