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舆情综述
1月20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公布。该规则首次对纪委监督执纪工作的全流程、各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划定了权力的负面清单,用制度回应了“谁来监督纪委”的社会关切。
舆论指出,规则的正式公布,申明了工作规范和纪律约束,释放出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强烈信号。这也是中央纪委履行承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把自己摆进去的重要举措。
2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在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少数干部没能经受住考验,由监督执纪者蜕变为腐败分子,由曾经的“打虎”功臣沦为阶下囚。新华社、南方网等指出,监督执纪问责是纪委最重要的权力,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为防止“灯下黑”,在坚决清理门户的同时,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问题线索分类处置,严格审查时限,全程录音录像,执行回避制度,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登记备案制度……规则吸取落马纪检干部的惨痛教训,瞄准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打铁还需自身硬,己正方能正人。规则的制定实施,一方面将让监督执纪权力运行更加透明,为纪检监察系统安上“防火墙”,另一方面将令纪检监察干部腰杆更硬,拥有了更强大的“免疫屏障”。随着规则的发布实施,更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必将高效助力全面从严治党进程,进一步砥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用规则约束执纪者
对于监督执纪工作有哪些规范?打铁的人怎样成为铁打的人?纪与法如何衔接?等等。《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媒体认为,这部规则对广大纪检干部而言,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
规则晒出纪委的权力清单和运行规范,防止自由裁量和个人意志;一系列“禁止”“不能”“不得”,以毫不含糊的态度、严格明确的标准,划出了权力的红线,确保监督执纪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规则查找监督执纪各环节风险点,梳理、归纳、提炼、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实践,规范审批程序和内控制度。加强对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审查审理、涉案款物管理等环节的监督,建立审查全程录音录像、打听案情和说情干预登记备案、纪检干部脱密期管理等制度,把篱笆扎紧,确保权力受到严格的约束。
对于执纪者来说,规则不仅是正确履职的“度量衡”,更是“安全线”,让监督执纪工作有规可依、权责明确,确保监督执纪权力始终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中。
4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光明日报》《检察日报》等媒体指出,回答好“谁来监督纪委”之问,必须把制度蕴含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不因人而异,不因事而变,按照统一的规则,迈着坚定的步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已日臻完善,如何让一系列管党治党重要制度执行到位,是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任务。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决不能将制度“冷冻”起来,“墙上挂挂、嘴上说说”。执纪者必须把自己摆进去,不折不扣地执行规则,将其作为遵循和绳墨,坚持依规治党、依规执纪,苦练内功、保持定力,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同时,制度建设也是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此次规则之所以是试行,是因为要跟进完善,让制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执纪者必须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跟进,了解制度执行情况,倾听基层声音,对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让制度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确保收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5 网民认为规则有利于纪委自我监督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话题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为了解网民对此话题的观点倾向性,以新浪微博、论坛、网页跟帖为样本随机抽取460条评论并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如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
◎网友声音
@廉如清水
规则的出台,绷紧了执纪之弦,校准了监督之调,必将奏出最强反腐之音。 @都昌清风
规则不仅是正确履职的刻度尺,还是强化监督的聚光灯,更是管控风险的安全线,通过制度的长明灯严防“灯下黑”。
@开化逸轩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作为监督执纪者,纪检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不折不扣地执行规则,将其作为开展执纪审查工作的遵循和绳墨。
@清风峻节
规则筑牢了执纪者拒腐的“盾”,必然使执纪者反腐的“矛”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廉洁兴国
规则的问世,绘就了纪检机关监督执纪“施工图”,申明了工作规范和纪律约束,彰显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责任担当。
@正气祥云
规则全文紧扣风险点,操作性强,充分凸显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主旨,表明了纪检机关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首先把自己摆进去的鲜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