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焦点新闻 | 中央精神 | 齐鲁清风 | 地方廉政 | 图说廉政 | 清廉之声 | 廉政时评 | 廉政视频 | 廉政楷模 | 打虎拍蝇
鲁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学 > 正文

御史的冤屈

2014-08-11 16:0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野史说,大明的监察御史毛羽健,因为闹了点生活作风问题,捅了天大的娄子,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

  二

  毛羽健上书裁撤驿站,确有此事。史载,在大明生死存亡关头,毛羽健毅然站了出来。崇祯采纳了他的建议,稍许缓解了驿站积累的问题。

  但有心人却编排了一个有鼻子有眼的故事,把造成明朝灭亡的黑锅直接扣到毛羽健头上,可见他动了多少人的奶酪!

  实际上,明朝的驿站问题早该下手解决了。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貌复杂、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没有一个办法把首都与全国各地联系起来,中央的统治一天也不能维持,20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根本无法形成。聪明的古人发明了水陆驿站,从战国到民国初年,绵延不废。

  驿站几十公里设一个,职能是传递重要信息、运送军政人员,是今天机要通信、政府接待宾馆、民航铁路高速路的合一。作为帝国的生命中枢,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个大把烧钱的单位。

  历代对驿站的管理都很严格,基本规矩都一样:非执行公务不得使用、滥用驿站,违者一律严惩。唐玄宗动用驿站为杨贵妃送荔枝的事情,极其罕见。

  明朝的法纪也是越往后越松弛。起初,朱元璋的老乡、开国大将唐胜宗,利用职权违规使用了驿站,朱元璋毫不犹疑地革去其侯爵身份,降级使用;吉安侯因私外出,找关系借用了驿站车马,以为领导不知道,结果被通报批评。

  明朝晚期,皇帝普遍不热爱本职工作,有的好几十年不上班,有的天天和女朋友们泡在一起,崇祯的前任则专心打家具。这么大的家没人管,法纪越发混乱,驿站成了腐败重灾区,“老虎”、“苍蝇”过得很滋润。

  一是制度设计本身就有问题,为腐败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驿站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巨大的经费却来自老百姓。买马、喂马、给马看病,以及各项服务苦役,都是老百姓的事,马累死了病死了自己掏钱补。

  这还不算,驿站的现金支出也摊派到老百姓头上,巧立名目乱摊派则更多。老百姓无论如何拼命种田,最后都会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这种实际上的奴隶制,导致了明火执仗、无休无止的集体腐败,也使得官民矛盾没有调和的余地。

  驿站恰如一座活火山,大明就坐在火山口上。

  二是越来越没规矩,驿站成了公费旅游的工具、财政支出的大漏斗。正如毛羽健在他的报告中所说:按规定,介绍信由兵部签发,完成任务后应该按时交回。但是现在却是有去无回,正经出差的反而要等待。介绍信用水洗一洗,填上下一个人的名字,如此循环使用。驿站干部也不细看,因为他自己也经常讨便宜。

  自己公费旅游也就算了,连干部的家属和亲友也跟着沾光,甚至搞违法行为。毛羽健太太即使真的公车私用了,也很正常。四川有个领导去世,他的弟弟使用驿递送遗体回乡,其实棺材里装的是他哥哥搜刮的金银珠宝。

  明王朝此时已是寅吃卯粮,哪里经得住这样造!

  三是来来往往的各色蛀虫,个个要求提高接待标准,伸手要钱要物。如果你不愿意,他们就虐待马匹至死,或者说行李被偷了,逼得驿工花钱消灾。毛羽健在奏折中说“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一点没夸张。

  但是驿站领导对此视而不见,驿站不但是摇钱树,还是结识贵人的最佳平台。他们喜欢做的是以工作需要为由,不断增加摊派数量,或者向中央要财政补贴。

  那李自成这些人为什么不辞职呢?大饥荒之年,驿站职工有个诱人的“福利”:吃客人的剩饭!

  四是根本没有人站出来说话。肩负保土安民职责的地方官本该出面干预,至少也要向朝廷反映情况吧?克扣经费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乐得维持现状。个别正直的则求自保,哪敢得罪大家。海瑞是明代最有名的清官,还批评过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后来也变“成熟”了。

  在这件事上,海瑞最大的贡献是留下几句大实话,描绘了地方官的真实心态:客人嘴大,稍不如意,麻烦就会没完没了,老百姓不高兴又能怎样?反正钱不是我出的,“取之百姓之身为之也”!

  其实许多官员也明白,真到了老百姓有苦没处说、国家积重难返的境地,就来不及了。早在驿站弊端还不显著的开国之初,监察御史方孝孺就提出了相关意见。

  在毛羽健提出建议的20多年前,张居正的改革也曾给人们带来过希望。

  张居正深知,不从根子上革除弊政,腐败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不严惩寄生在弊政里的蛀虫,改革就寸步难行。而且,改革和反腐都要趁早。他试图推行驿站官办,农民除交税外,其余包袱统统甩掉。

  然而,新政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拼命抵制,张居正像毛羽健一样受到恶毒攻击。再加上后来他自己的屁股也确实不干净,不久一切基本如旧。

  从方孝孺到毛羽健,200多年就这样混过去了。到毛御史写报告的时候,无论是改革弊政还是惩治贪官,时机都已失去。

  此时的明王朝,内外交困,财源枯竭,所有官员只为腐败忙活。满人虎视眈眈,逼近山海关。全国性的大饥荒到了出门就会被吃掉的地步。陕西土地贫瘠,饥荒最重,人们不是易子而食,而是直接吃亲人的尸体。

  朝廷认为外敌威胁最大,不但不愿赈灾救命,反而加征战争税。于是陕西农民起义最多,规模较大的就有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小股的不可胜数。陕西驿站也是全国最多,太迟的改革不但引起了贪官污吏的愤怒,还将许多下岗职工推入绝境,扩大了农民军的兵源。

  也就是说,在东西夹击、天灾人祸之下,腐败不堪的明王朝具备了垮台的一切条件,不是亡于陕西的农民军,就是亡于东北的满清,迟一天早一天而已。

  至于不是别人、而是驿站的老职工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完全是机缘巧合,跟毛羽健没有一毛关系。“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初审编辑:刘晓丽 二审编辑:宋宪霞
<1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