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首页 > 其他 > 正文

中国稀土储量远少于传言

2010-10-11 15:32:30 来源:瞭望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最新勘探数据显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30%左右。按人均资源量计算,已属稀土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

    近期,针对我国对稀土产业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海外媒体不断抛出“违背国际贸易准则”、“中国谋求不公平竞争优势”、“制约发达国家的军工制造能力”等猜疑、指责,美日等国家更以此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真相到底如何?

    《瞭望》新闻周刊近日采访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时获知,近些年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东南亚、中亚地区的稀土资源评估、勘查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综合近些年已有的信息看,“目前我国尚未开发的稀土工业储量,估计仅占全球探明总量的25%至30%左右。”

    对此,包头(包钢)稀土研究院院长赵增祺、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等专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从目前获得的国外稀土资源勘探信息看,“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也就占全球的30%左右,已大幅低于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比例。如果按人均资源量计算,我国已属稀土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

    据赵增祺介绍,上世纪60年代,随着我国对白云鄂博矿山稀土资源的勘查,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在全球的比重一度跃升至90%左右,“不能否认的是,当时工业和科技没有现在发达,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小,对稀土矿的勘探也较少。然而自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以及破坏、浪费,加上国外在稀土资源勘探上不断取得突破,我国稀土资源量在全球的比重已经大幅下降。”

    “我国资源比例大幅下降,而且目前未完成工业化进程,加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求,未来需要消耗大量稀土资源。有序开发,刻不容缓。”为此,赵增祺分析说,全球约95%的稀土产品由我国生产供应的局面,长期难以持续,中国供应下降、增加境外供应已是大势所趋。

    资源大国、产业弱国

    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有近170家。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2.94万吨(以稀土氧化物计算),同比增长3.94%。目前全球约95%的稀土产品由我国生产供应。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的稀土消耗量仍在不断上升,目前每年的消耗量已增至13万吨左右,预计2015年前后将达到20万吨左右。

    虽然我国是稀土生产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据包头(包钢)稀土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许延辉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目前我国稀土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附加值相对较低、污染大和能耗高的上、中游三种产品,在下游价格高昂的稀土器件和终端应用产品生产上,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非常大。”

    多位受访专家忧心地说,稀土科研、产业化是对一个国家工业、装备制造、科技等水平的综合检验。发达国家技术积累多、装备制造和自动化水平高,技术突破后很快可实现产业化。我国一些技术虽然在实验室内获得突破,但中试甚至小试都很难过关,生产主要是实验室式的或作坊式的,手工操作多,单批产量小,导致产品一致性差,生产成本高。

    上世纪80年代,原本在包头、上海、珠江三个国营稀土厂推广的稀土冶炼分离技术迅速扩散,我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的生产能力也迅速膨胀,最高时接近20万吨,大幅超过市场需求,形成供求失衡、恶性竞争的局面。

    据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行方介绍,最多时,全国有国有、集体、私人兴建的采矿、冶炼分离企业和小作坊上千家。由于过去产业布局散,发展和管理粗放,产业准入门槛低,稀土价格总体水平低,并呈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此外,有资源却无国际市场无定价权,是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最大尴尬。

    由于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管理粗放,产业布局分散,许多外国进口商趁机压价,稀土卖“土价钱”。例如在全球稀土材料需求量连年增长的情况下,1990年我国出口中、低档稀土产品6100吨,平均每吨价格为1.36万美元;2009年,我国共出口稀土冶炼分离产品3.61万吨,比上年增长约16.67%,出口金额3.1亿美元,每吨平均价格仅约8959美元。

    赵增祺说,如果考虑到多年来美元持续贬值,这确实已是名副其实的“土价钱”。

























初审编辑:李楠 二审编辑: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