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纷争是在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基础尚不稳固的背景下爆发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10月份《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4.8%,而到2011年则下降至4.2%。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据IMF预测,2010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速仅为2.6%和2.3%,通胀率为1.4%和1%(美联储认为理想的通胀率应为1.5—2%)。高盛集团12日发表经济预测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在今后一年的状况将会“相当糟糕”,“二次衰退”的几率高达25—30%,为应对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美联储于8月10日暂停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的自然回收,又在9月明确释放出继续扩大流动性的信号。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最快会在11月出台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扩大量化宽松的规模,以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而为了提振疲软的经济,日本央行10月5日宣布实行“零利率”,开启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日前也都表示,短期内不会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在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将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形势下,美元开始持续贬值,新兴经济体货币被动大幅升值,给出口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对此,出于稳定本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考虑,各国纷纷介入外汇市场,抑制本币升值,“货币战”风声四起。
然而,货币贬值竞赛其实是饮鸩止渴。各国货币竞相“示弱”的最大动机是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但这无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并会导致国际货币市场混乱,影响各国经济发展。“货币战”的本质是极端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单边主义,其要害在于各国放弃合作协调原则,展开汇率贬值竞赛。然而,一国“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效应,会很快被他国采取的类似政策抵消。在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发达国家经济难言乐观、需求疲软的现状下,汇率纷争很可能刺激一些国家压缩进口配额和提高关税,引发贸易战,损害各方利益。而且,美元等主要货币持续贬值将导致资源品价值重估,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涨正在向新兴经济体输入新一轮通胀压力。同时,流动性泛滥将使巨量“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不仅会推高这些经济体的股市、楼市,带来资产泡沫,也将给这些经济体的金融稳定带来冲击,令全球经济复苏蒙上新的阴影。
对于“货币战”始作俑者的弱势美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美国试图以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挽救本国经济,却严重扰乱了国际外汇市场;“这对美国经济无济于事,却在世界各地制造混乱”。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历史上不乏“货币战”的惨痛教训。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多个主要经济大国从狭隘的本国利益出发,实行货币贬值政策,加剧了危机破坏性,毒化了国际经贸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货币战”没有赢家。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只会带来分裂和动荡,国际社会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找到走出经济低迷的出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 张茂荣)
责任编辑: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