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游客排队等候进入新加坡馆参观。当日是上海世博会的最后一天,广大游客抓紧最后的机会入园参观。截至当日12时,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累计已达7303.43万人次。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问:众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参展,成为本届世博会引人注目的现象。请问中国在扩大发展中国家参与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杨洁篪:这是让我们倍感自豪和欣慰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平等相待、友好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我国作为首个承办注册类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推动发展中国家与会,争取最大程度地让他们满意、助他们成功。
我们积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会提供支持,给予一些亚非拉国家免费参展照顾,帮助建立非洲联合馆和太平洋联合馆,实现了非洲国家第一次在世博会上整齐亮相,使多年徘徊在世博会门槛外的小国穷国重返世博大家庭。非洲联合馆也成为世博园区人气最旺的展馆之一,参观人数在外国馆中率先突破1000万。在馆日仪式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代表看到徐徐升起的本国国旗热泪盈眶,感慨“中国对我们怀有兄弟情,真心实意地帮我们成功,”我想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通过上海世博会,我们进一步深化了与新老朋友的友谊,全面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
问:世博外交工作成果显著,有哪些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
杨洁篪:世博外交之所以取得重要成果,最根本的一点是中央审时度势,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世博会的定位和方向,把办好世博会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世博会的综合效应。外交外事队伍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以饱满的热情连续作战,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在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坚持统筹协调,是搞好世博外交的根本方法。世博外交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我们成立了由外交部牵头的世博外事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合作,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上海市着眼外交大局,有声有色地开展各项外事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内外拧成一股绳,前后方形成一盘棋,确保各项工作高效顺畅进行,再次充分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加强科学规划,是搞好世博外交的有效途径。开、闭幕式、中国国家馆日、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是世博外交的重头戏,规模大、层次高、礼宾安排复杂。我们周密计划,将访问与观博合理衔接,确保了上述活动的圆满成功。世博会期间,共举行171场外国国家馆日和19场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我们精心组织,使馆日活动各具特色、成效显著。
“向创新要效益”,是搞好世博外交的强大动力。世博外交是个新事物,我们将世博会惯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勇于推陈出新。比如邀请外国领导人与市民互动,组织发展中国家记者联合采访,增设“中国政府副总代表”一职,并由富有外交经验的老大使担任,创造了公共外交、礼宾接待等的新机制、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