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日报道 新加坡内阁资政吴作栋日前出席南洋理工大学学生会的论坛时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加坡:环球活力之都,我们的家园》的演说。在演说中,他不无担忧地说,现在是新加坡人集体思考下个发展阶段的各种挑战和目标的时候了。而未来将取决于像在座学生的年轻一代人。如果不幸的,年轻一代是像中国人所谓的“橡皮人”,那将是可悲的。
今年8月间,广州的一份杂志《新周刊》以橡皮人为封面头条报道。这里把文章的前几段压缩如下:
经济持续高涨的背景下,许多人激情不再。“橡皮人”,始于王朔1986年发表的小说,作为一种社会人格,24年后的今天,它卷土重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变成无梦、无痛、无趣的“橡皮人”。梦破、梦醒或梦圆了,回到现实,所以无梦。伤痛太多、太重、太深了,已经麻木,反而无痛。生活过得艰难、单调、自我,日复一日,变得无趣。
成功主义、阶层板结、价值偶像的缺失,共同制造了“橡皮人”。他们沦为打酱油的局外人,相继遭遇职业枯竭、才智枯竭、动力枯竭、价值枯竭,最终情感也枯竭。国家愿景始终如一,社会共识已现分歧,个人希望载沉载浮。我们寄望于重新摆正社会的天平,使“橡皮人”找回梦想、痛感和生趣,成为情感饱满的新鲜人。
看了以上两段文字,就可以大致了解什么是“橡皮人”。无梦、无痛、无趣,这样的人大概任何社会都有,不过,在一个缺乏激情的年代,尤其是在一个竞争激烈,人人天天忙忙碌碌的大都市里,这样的人相信会特别多。
古人早就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吃过苦,一生下来就过着安逸富庶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微有点风浪便东倒西歪。因此,富不过三代,也有一说是盛极必衰。生活太过安逸,就容易醉生梦死,此其一。另一种情况则是,生活越来越紧张,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只内部竞争,还得同外人竞争,成天无休止的奔忙(rat race),生活无法平衡,蜡烛两头烧,自然很快就精疲力竭,弹性疲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问,为什么非得名列前茅不可?为什么得样样第一?为什么不能放慢脚步?为什么要引进新移民来跟本国国民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