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首页 > 其他 > 正文

“援助换停建”,美以交易恐难如愿

2010-11-16 09:14:24 来源:人民日报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11月1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召开内阁会议,讨论是否以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90天停建令为条件,来换取美国提供的“一揽子援助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对媒体表示,他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这一问题拿到以内阁会议上进行讨论表示赞赏。他对以色列能否最终延长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建设限建令的前景表示乐观。

  以总理同意“一揽子援助计划”

  美国政府官员13日透露,美国给予以色列的这项“一揽子援助计划”涵盖军事、外交等方面,包括美国向以色列提供20架F—35战斗机,美国还允诺,将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在巴以最终和平协议问题上任何不利于以色列的提案。但这一计划将依据以色列是否签署一项和平协议而定。内塔尼亚胡已同意接受美国给予的约3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

  据了解,这一关于冻结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建议,将涉及新建项目,也覆盖今年9月以色列定居点停建令到期后开始的建设项目,但仅有住宅建设被冻结,学校和社区中心等项目将不受停建令影响。此外,这一交易还是“不可延续的”,即此后美国将不得要求以色列继续延长冻结定居点建设。

  据悉,美以间的这一交易是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1月11日在纽约长达7个半小时密谈后的结果。

  有分析认为,美以“援助换停建”交易背后的逻辑是推动巴以双方在这一期限内迅速划定双方边界。美国允诺在联合国安理会为以色列筑起一道“防火墙”,意在阻止巴勒斯坦方面在国际社会支持下单方面宣布建国。

  美国政府急需取得外交成果

  奥巴马希望各方能够尽快就巴以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这样在未来就不需要再次延长定居点建设冻结期。在刚刚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奥巴马政府受到冲击,内外执政能力受到牵制。在此情形下,如果这一交易在以色列政府得到通过,则有助于清除巴以谈判中的一道障碍,奥巴马政府也可以将其视为一项外交成果。

  实际上,美方“援助换停建”的思路早已在美媒体上流传开来,只是细节未予详尽透露。11月8日,以色列宣布批准在东耶路撒冷建设1300套犹太人住宅后,奥巴马和克林顿均表示失望和反对。11月10日,克林顿与巴勒斯坦总理法耶兹举行电视电话会议,宣布美国将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提供一笔1.5亿美元援助。克林顿还于当天批评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新建逾千套住宅的计划,但她同时强调美国依然相信,巴以和平进程“产生积极成果既可行、又必要”。此后,她便与内塔尼亚胡在纽约长谈,达成“一揽子援助计划”。

  不过,内塔尼亚胡14日召开内阁会议后,多数与会内阁成员并未对“援助换停建”方案予以积极响应。一些内阁成员在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对于当前陷入僵局的以巴直接谈判并无太大裨益,相反可能会激起巴勒斯坦方面的强烈反应,同时这种交换的形式也并不利于以美传统战略关系的维系。内塔尼亚胡则强调,这项提议并非最终协议,以美双方将在接下来的数周内就此展开协商。协商结果还将提交以内阁会议讨论。

  巴方持“强烈保留”态度

  就在以方对交换方案进行讨论的同时,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纷纷对该方案表达了不满。巴民族权力机构办公室表示,截至14日以方公开对该方案进行讨论时,巴方并未得到美国方面任何有关知会或通知。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赛义卜·埃雷卡特说,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美国建议的定居点停建范围很可能不包括东耶路撒冷,巴方对此持“强烈保留”态度。

  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在声明中指出,美以双方单独磋商达成的协议,不会得到巴方的承认。实际控制加沙地带的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声明中强调,美国方面提出的这一方案如过往众多举措一样,带有明显偏袒以色列的色彩。特别是所谓限建令中不包括东耶路撒冷的提法,使该方案成为了进一步损害巴勒斯坦人权益的工具。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则明确表示,美国的提议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

  作为巴以和谈的中间人,美国方面近来极力试图找到将巴以双方重新拉回谈判桌的突破口,而犹太人定居点的建设问题就首当其冲地被摆在桌面上。过去几个月的尝试使美国方面意识到,单纯向内塔尼亚胡施加压力的做法难以奏效,因此“一揽子计划”换以“局部停建”的构想也就应运而生。埃及尼罗河新闻台15日的时事分析认为,美以间这一交换方案尚处于协商阶段,具体的条件并未达成完全一致,而其更为深层的用意在于让内塔尼亚胡对国内政坛有所交代,避免以色列国内舆论对其产生因美方压力而停建定居点的印象,同时该方案在此时抛出也意在试探巴勒斯坦方面对打破和谈僵局的意向和条件底限。

  值得关注的是,美以之间这一交易能否如愿仍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记者 温宪 李潇)

责任编辑:车进

初审编辑:车进 二审编辑: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