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当心校服成“校腐”

2011-09-05 09:22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李继彦

  日前,一个题为《海南教育厅统一校服:不收学费改卖衣服了?》的帖文引发热议。网帖称,从今年秋季起,海南中小学将实行校服管理一市县一款,即一个市县的中小学校,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校服质量和款式均相同,只是校服上的徽标不同。有家长质疑此举增加负担,并造成浪费。(9月3日《京华时报》)

  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学校强制学生订校服,而海南教育部门却要从今年秋季起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校服,意欲何为?

  官方称,“出发点只有一个,让学生真正受益,让他们能穿上质量好、价格低、款式新的校服,让他们喜欢穿,家长愿意买。”可学生家长并不领情,一者,很多学生假前刚买了校服,统一更换势必增加经济负担,而且也是一种浪费;二者,校服普遍存在质量差、款式丑、不透气等问题,糟糕的“性价比”背后一向隐藏着巨大的腐败空间,可见,本次统一校服的“出发点”也未必“只有一个”。

  近日,《焦点访谈》曾就隐藏在教辅乱象背后的利益链进行了披露,结果发现,一套教辅材料通过统一征订卖到学生手里至少要经过四个环节: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是编写者,然后由出版社出书,再通过新华书店发行进入学校,学校组织征订,最后教辅材料卖到学生手中。从编写者到出版社,再从新华书店到学校,每一个环节有5%-25%不等的提成。所有这些费用差不多占书价一半左右,而巨额利润的终端埋单者自然是学生。

  教辅成“教腐”,皆因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沆瀣一气,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而当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通吃”欲望日渐膨胀时,校服成“校腐”,也不是没有可能。更何况,一套校服的价格远远高于教辅材料的价格,其利益诱惑与寻租空间将会更大。犹记得,去年重庆某所小学校在一年内竟然给学生强订了6套校服,甚至连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也不放过。可见,校服之乱象较之于教辅而言,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头再看湖南教育部门统一校服一事,家长之于“校腐”的担心绝非多余。笔者建议,统一校服还须慎行。如果不能打消“校腐”的公众疑虑,如果过不了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的综合评议关,特别是校服的招标关、定价关和质量关,那么,统一校服的事儿,还是等等再说吧。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