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权力一“脱缰”,自然频落马

2011-09-17 08:03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由于在土地资源等方面手握大权,且对其制约乏力,近年来国土管理部门腐败案件频频发生。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江西、吉林等地调研发现,一系列被查处的腐败窝案中既出现“开发商排队送礼”的现象,又有着个别腐败官员“送多少钱就给多少地”的狂妄,警示在部分土地官员权力失控之下,亟待通过制度创新突破,拉紧权力制约的“缰绳”。(9月16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增值,国土资源部门的违法违纪案件呈高发态势,特别是在土地审批、交易、开发等过程中,违法违纪现象屡见不鲜。
  
  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在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中,国土局长稳坐头把交椅,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座次亦排列有序。
  
  之所以会出现开发商排队送礼、国土官员频频落马的怪现象,是由于国土官员权力过大且过于集中,加之行政行为又不够透明,他们手握行政审批、执法、大额度资金的管理和支配等权力,致使房地产商趋之若鹜。一半以上的受贿国土官员与房地产商有不同程度的利益纠葛。为了在土地出让中得到实惠,或在置换土地、办理土地证等方面占得先机,房地产商们变着戏法“讨好”国土官员,用金钱、财物、美色等各种行贿手法拉拢这些土地官员。
  
  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教授柏维春说指出的那样:“土地部门拥有‘点土成金’的‘法术’,这种法术之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背后有权力的支撑。现实情况是,土地供给权由政府垄断,政府权力由国土、规划部门垄断,部门权力又由主要官员垄断,这种垄断的权力既不透明,也不受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土’,任何公共资源都可化‘金’。”
  
  对国土系统的腐败现象,要改变以往按部就班、零敲碎打的做法,而是要大喝一声、猛拍一掌,坚决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对权力的监督,才能杜绝腐败现象。同时,在解决权力封闭运行问题,实现土地出让、规划、调整等信息透明公开的同时,还应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对土地的过度依赖,弱化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
[稿源:红网]
[作者:钱桂林]

初审编辑:宋宪霞 二审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