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领域的党建工作相比,商圈党建起步较晚,很多工作相对滞后,商圈内的党员流动性大、利益诉求多元,党组织架构松散、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统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和活动载体,导致商圈党建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不相称。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福莱山街道围绕“有组织覆盖、有保障机制、有实际作用”的目标要求,创新党组织组建形式、活化组织活动内容,创新打造商圈党建“红色联盟”,进一步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
打破壁垒、延伸覆盖,建强“红色堡垒”
按照“经济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要求,福莱山街道积极探索构建“一核、多元、全兜”架构,将商圈范围内的居民、商户和企业凝聚起来,共享资源、互联互通,服务党员、服务员工,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核”,即发挥商圈综合党委的引领作用,指导街道党委以社区为主体,将周边商户、企业全部纳入,成立商圈综合党委。党委设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委员若干名,其中书记由商圈内党组织党员选举产生,副书记由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街道机关干部兼任,委员由商圈内商户、企业和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多元”,指对符合条件的商户和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由商圈综合党委牵头,联合商圈楼宇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确保新进驻、符合设立支部条件的企业和商户实现“三个同步”,即企业入驻与党组织组建同步、行政干部与党务干部配备同步、行政管理制度与党建工作制度制定同步。“全兜”,是通过前期调研摸底、发布《致商圈党员公开信》等方式,对商圈范围内的党员进行全面摸排,成立直属党支部对零散党员实行兜底管理,确保党建工作不留空白。如中信大厦党委通过建立“一核多堡”的党组织架构,除覆盖大厦内300多家企业党建工作外,通过在周边商务楼宇建立党建工作站的形式,对周边楼宇、市场200多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兜底管理。
统筹谋划、整合资源,打造“红色阵地”
根据商圈企业、周边社区以及党员需求,整合党务服务、政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等功能,高标准建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自助式商务中心”“红色引力场”“政务服务直通车”“共享会议厅”“尚班加油站”等功能区,为周边居民、商户及企业等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针对商圈业态复杂、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特点,落实“派、驻、补”的措施。派,结合商圈内生产经营情况,将商圈辐射范围内的社区、商户和企业划分为不同的党建网格,派驻专业党建指导员进驻指导党建工作;驻,上级组织部门专门选聘专职党务工作者,进驻商圈综合党群服务中心办公,负责商圈范围内日常党务工作;补,在上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和主职党务工作者岗位津贴的基础上,街道党委建立以专项经费为主、党费全额返还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坚持党建事务联议、经济社会事务共商,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邀请商圈范围内社区、企业负责人和商户代表等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综合党委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等问题;社区层面主要做好治安维护及文明提升等事项;商户和企业层面负责对活动载体搭建等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创新载体、活化形式,激发“红色动力”
为有效解决党组织活动单一、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街道党委创新推出“红色动力卡”项目,完善商圈党建运行机制,把商圈内资源力量统筹起来,调动党员、商户和企业的积极性,增强商圈党建工作内生动力。
引导党员“动”起来。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红色动力”服务站,线上同步推出微信小程序,引导广大党员参与注册。由商圈党组织牵头,定期组织开展“美化家园”“爱心义卖”等主题服务活动。每季度根据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志愿活动的次数、内容、时长等登记积分,视积分情况向党员发放金卡、银卡等不同等级的“红色动力卡”,持卡可在商圈党委覆盖的商户享受相应折扣、参加优惠活动。2018年以来,街道先后有3122名党员注册参加“红色动力卡”项目,开展主题志愿活动1220多场,服务辖区居民9600多人次。
助力商户“火”起来。商圈范围内的商户、企业可通过与商圈党委签订“发展协议”的方式加入“红色动力卡”项目,向持卡党员给予相应的优惠,党员消费情况同步计入商户“信用积分”,作为每年商圈评定星级商户的重要依据。同时,商圈党委通过协调职能部门、引入社会组织等方式,为参与项目的商户、企业提供免息低息贷款、子女免费托管等服务,让商户、企业既增加了人气,也得到了实惠。衡山路商圈党委通过对项目覆盖的130多家商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加入“红色动力卡”项目后,超过80%的商户效益增长达10%以上。
带动商圈“红”起来。在“红色动力卡”项目的基础上,商圈党委还依托线上平台启动了“拉勾计划”,搭建线上就业信息平台。社区居民通过手机端随时掌握周边企业招聘信息,企业实时查看居民提交的简历,社区及时完成居民信息线上审核和企业信息发布,实现企业与居民拉勾、企业与社区拉勾、社区与居民拉勾。目前,“拉勾计划”已覆盖21个城市社区和300多家商户、企业,居民日常关注量达到10000多人,先后为80多家商户、企业急聘员工350多人,也让商圈党委成为了聚人气、添活力的金字招牌。